11月17日">
【張殿軍:構筑牢固的文化自信是中國對外人文交流的前提條件】
張殿軍撰文指出,交流互鑒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強大動力。中華民族在上下5000多年的歷史發展中創造了諸多具有重大歷史進步意義的優秀傳統文化,但其中也有一些悖逆時代發展潮流的文化糟粕,這就決定了中國只有持續地擴大文明交流、文化對話,方能實現中國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對外人文交流作為雙向溝通融合的一種互動過程,是一把雙刃劍。它在為中國文化不斷從他文化中汲取豐富養分提供便利條件的同時,也會導致部分國人產生神化西方文化、貶低中華文化的文化自卑現象。所以在文化自覺的基礎上,構筑牢固的文化自信,理應成為中國對外人文交流的前提條件。因為自信就是底氣、豪氣,就是擔當。有了文化自信的戰略定力,就有了自覺推進中國對外人文交流的底氣和動力,就有了堅定不移地搞好對外人文交流的使命和責任感,就有了矢志不渝地捍衛國家文化主權和維護民族尊嚴的行為自覺。在當代,始終保持民族文化自信的戰略定力,是永葆中華文化主體性和獨立性的前提,也是持續推進中國對外人文交流的重要精神支撐。
摘編自《學習時報》
【趙大程: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法律服務】
司法部副部長趙大程認為,法律服務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著重要功能。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是司法行政機關和法律服務工作者的重要職責。我們應聚焦“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為“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因此要:參與規則制定,保障政策溝通;嚴把法律關口,推動設施聯通;維護合法權益,保障貿易暢通;防范融資風險,支持資金融通;加強信息溝通,促進民心相通。
摘編自《人民日報》
?。ü饷骶W記者 康慧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