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轉變發展模式 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2016-11-16 09:29 來源:中國環境報  我有話說
2016-11-16 09:29:57來源:中國環境報作者:責任編輯:周明艷

  作者:北京生態文明工程研究院 賈衛列

  工業革命開創了人類文明的新時代,大大加快了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但傳統工業化以大量消耗資源、排放大量廢棄物為特征,以人為萬物的主宰,以征服和掠奪自然為生存發展理念,導致了全球能源危機、資源危機和生態危機。20世紀70年代以后,人們逐漸認識到人類所面臨的發展同物理極限、社會極限的沖突,《我們共同的未來》(1987年)提出了可持續發展模式,一度給全球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人類的發展并沒有像期望的那樣步入可持續發展的大道。

  20世紀80年代人類對環境問題認識的最突出變化是產生了可持續發展思想。可持續發展是人類深刻反思工業革命以來人與自然的關系、力圖轉換思維尋找新的發展模式的一個嘗試,它對保護和發展環境資源、滿足當代和后代的需要提供了一個新的路徑,有利于在工業文明的框架內調節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相協調。

  可持續發展的理論基礎是代際生態倫理。代際生態公正是指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的生態公正,既不能為了當代人利益過度開發自然資源而使子孫后代無自然資源可用,也不能為了子孫后代的利益而使當代人不能使用現有的自然資源,合理的狀態應該是自然資源的使用既滿足當代人生存發展的需要,又不會對子孫后代生存與發展構成威脅,為子孫后代留下可供利用的生態資源和發展條件。

  當然,可持續發展強調代際生態公正,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種際生態公正、代內生態公正和個體間生態公正。它是人類基于生態危機日益凸顯的嚴酷現實而作出的理性選擇,具有深刻的生態倫理意蘊,堅決主張對生態資源的合理和正當地開發和利用。而要真正構建一個人類未來發展的全新模式,必須轉變發展模式,植入綠色發展理念。

  《中國人類發展報告2002:綠色發展必選之路》提出了讓綠色發展成為一種選擇,中國應該走一條以保護環境為前提的綠色發展之路。進入21世紀后,中國在綠化造林、草原保護、水土保持、防沙治沙、各類保護區和風景名勝區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實施的西部大開發戰略使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取得成效,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推進清潔生產和節能減排、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綠色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十二五”規劃綱要》以綠色發展為主題成為中國第一個國家級綠色發展規劃;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綠色發展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途徑,《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實現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全方位的綠色轉型,綠色發展更貫穿于《“十三五”規劃綱要》的始終。

  綠色發展的理論基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結合現代科學技術產生的生態文明新理念。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極其深厚的生態文化積淀,為生態文明提供了豐富的精神資源,道家、儒家、佛家、墨家等傳統文化中樸素的生態理念在當代極具歷史繼承性。儒家推崇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佛家提倡現世與來世之間的和諧、道家探尋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為新的歷史時期在中國傳統文化基礎上建立空間和時間上的“共生和諧”相統一的生態文明觀奠定了文化基礎。現代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提供了一個現代化、工業化背景下人類走向未來的發展模式的有益參考。

  在生態文明理念指導下,綠色發展既滿足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又保護自然,既滿足當代所有人的需要又不損害后代人生存和發展需要,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發展模式和路徑。

[責任編輯:周明艷]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