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診治“城市病” 規劃須先行

2016-11-13 09:21 來源:經濟日報  我有話說
2016-11-13 09:21:25來源:經濟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姝昱

  作者:孫潛彤

  作家龍應臺曾多次感慨,“我失去了一座座中國古城”。在她眼里,一些城市實現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發展之外,也漸漸失去了自然的味道、失去了傳統的味道、失去了人文的味道。一城千面變成千城一面,“此情可待成追憶”,可謂一語擊中“城市病”。

  除了同質化,“城市病”還有很多“癥狀”:交通堵、污染重、房價貴、看病難……前段時間出爐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認為,城市競爭力越強的城市,“城市病”往往越趨嚴重——人口過度聚集是導致城市病的重要原因,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均排在“城市病”指數的前十位。

  近日在沈陽舉行的2016中國城市規劃年會上,專家們紛紛對盲目擴張等“城市病”號脈問診、開方抓藥。

  從“鄉土中國”到“城市中國”:規模應由紅線控

  我國城鎮化建設經歷了一個起點低、速度快的發展過程。有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5年,我國城鎮常住人口從1.7億人增加到7.7億人,城鎮化率從17.9%提升至56.5%。以沈陽為例,1956年,沈陽面積約為2000平方公里,人口只有82萬,時至今日,沈陽市面積已達1.3萬平方公里,人口達到829萬。

  有預計顯示,2030年前中國城鎮化率大概增至70%,這意味著未來將有2.4億人口從鄉村轉向城市,中國已經從“鄉土中國”經歷若干年的“流動中國”過渡到“城市中國”。

  當下,各地新區、新城、新市鎮層出不窮,建設規劃總面積超出建成區面積的數倍。任性“攤大餅”、過度開發國土資源的“野蠻式瘋長”、大拆大建中的“浪費性建設”,導致大量耕地被侵占、城市功能區劃分紊亂,這些弊端嚴重影響了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專家認為,如果忽視城市治理,規模失控就會出大問題。

  比如多地出現的“空城”“鬼城”現象,反映了一些地方急功近利的城市規劃思路,以土地為“發動機”的傳統城市發展模式難以為繼。遼寧省已經出現了這樣的征兆——土地財政縮水、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下滑。

  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黃艷強調,要把握住規劃紅線,把粗放擴張性的規劃轉變為提高城市內涵質量的規劃。目前全國城市總體規劃制度的突出短板很多,主要包括:缺乏城市全域的空間規劃內容,事權劃分不清,規劃實施缺乏監督的路徑和手段。因此,對城市總體規劃制度的改革非常急迫,要通過系統性改革,實現對接國家空間規劃體系的目標。在城鎮空間發展上,國家提出各城市制定“開發邊界”,設置管控城市擴張的剛性約束紅線。

  目前,沈陽已經成為國家劃定城市開發邊界首批14個試點城市之一。

  從生存到更好地生活:綠色底板待鋪墊

  本次城市規劃年會上,很多專家不約而同提到鋪墊城市綠色底蘊,以此改善人居環境和城市功能,促進城市與自然有機融合。“只有底板是綠色的,城市才有綠色的可能”。人選擇留在城市,不是為了生存,而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希望“詩意地棲居”。

  適應綠色發展的城市,從規劃起點上就要尊重自然。中國城市規劃學會副理事長石楠說,現代城市要提高兩方面的“修為”——城市修補、生態修復,實現城市發展模式和治理方式的轉型。城市是生態文明的重要載體,今后10年到20年,中國仍處于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期,城鎮新建與更新建設量巨大,在城市規模和開發程度上都要調整,尊重自然規律,減少人為因素對自然環境的沖擊和破壞。

[責任編輯:李姝昱]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