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祥琬,1938年生,河南南陽人,中國應用物理與強激光技術和能源研究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工程院副院長,國家能源咨詢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俄聯邦工程院外籍院士。
杜祥琬曾主持關于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曾任“863計劃”激光專家組首席科學家,帶領專家組制定強激光發展戰略和計劃,并在有關物理規律和關鍵技術研究中獲重要成果;提出并成功主持綜合實驗研究并解決多相工程技術問題,使我國新型強激光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其科技成果曾分別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二等獎、特等獎。
他還主持并參與了關于中國能源發展戰略和應對氣候變化的咨詢研究工作,擔任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和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主任。
主要貢獻
核試驗
杜祥琬主持了中國核試驗診斷理論和核武器中子學的系統性、創新性研究。
他解決了大量中子學物理問題,提出了并研究了多種測試項目,提高了中子計算精度。由他組織的對核武器中子物理學精確化的研究,得到了數套高精確度的新參數。對中子學計算精度的規律性研究與改進,實現了中子學理論計算精確化。其研究成果滿足了試驗所需的多種信息及其精度要求,形成了基本完整而實用的系統核試驗診斷理論,使中國核試驗診斷理論在與試驗結合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系統的發展,為新一 代核武器的設計與試驗成功提供了重要保證。同時,使我國這一創新高科技領域進入世界先進行列。
強激光
杜祥琬承擔了中國863計劃的激光研究項目。
他提出了綜合實驗研究,解決了多項單元技術銜接與總體集成的工程技術問題,主持研究和制定了符合中國國情的目標、重點與技術途徑等發展戰略與實施方案。他將“863”激光技術主題調整到符合國家實際需要和科技發展的軌道上來,開創了中國強激光和強微波技術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在有關物理規律和關鍵技術研究中獲重要成果,使中國氧碘化學激光等新型強激光技術跨入世界先進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