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國石油大學(華東)經濟管理學院王菊娥;三江學院謝卉
學生是互聯網上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大學生群體因為課業負擔的相對減輕,課余時間的相對充裕,更是網絡自媒體的忠實擁躉。自媒體時代的來臨,影響著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也影響著人們的實踐活動和認識活動。自媒體還以它自己的方式對大學生的價值觀念的轉變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但利和弊是同在的。
自媒體具有即時性和平等性的特點,利用自媒體,大學生隨時隨地都能接收到快速更新的各種資訊,隨時隨地都能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自媒體的這兩個特征既契合了大學生的心理特點,也能有效地滿足大學生對信息快速獲取方面的渴求,這有利于增強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實效性。如微信,它不但提供了一個展現文字、圖片、短視頻的平臺,還提供了一個點贊、評價、轉發等互動交流的平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如能充分利用自媒體這些特點,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潤物細無聲”式的教育,使得更多的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實踐中大力去踐行,這無疑是高校思政工作者最希望看到的。
但是,自媒體的背景下,借助于QQ等工具,一些色情、暴力、反人類、反社會等信息傳播的速度和隱蔽性都有所增強,對大學生價值觀產生不良影響。與此同時,自媒體時代大學生也可以通過各種自媒體工具較為迅速和全面地獲取各種有關信息,對老師的文化素養形成一定挑戰。另外,一些老師缺乏媒介素養和運用自媒體等新工具進行輔助教學的能力。為適應自媒體時代的來臨,不少高?;I建了校園網、校園論壇、官方微信等。但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大多數的高校還是選擇了謹慎推進的方式。這些都制約著自媒體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發揮更大作用。
注重“線上”和“線下”教育相結合
“線上”和“線下”模式主要是通過傳播媒介的差異來區分的。借助于口語、文字這些傳播媒介的價值觀教育方式,我們一般稱為“線下”模式。而借助于自媒體等新媒體的價值觀教育模式我們則把它稱為“線上”模式。這兩種模式各有優缺點,應綜合利用。
了解大學生的真實想法和關注熱點并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通過自媒體與大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對于構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官微管理者應該充分發揮自媒體的優勢來輔助學生工作的管理,對社會熱點問題不但要轉發,還要恰當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在課堂上,老師針對講授的不同內容的特點,積極主動把自媒體運用到理論教學中去。
“線下”模式主要做好“兩抓”工作,即抓細節,抓落實。對大學生而言,生活中的細節均能體現“三個倡導”,可以說很大程度上達到要求了。要鼓勵大學生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集體和個人要進行表彰獎勵,營造人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氛圍。
注重“內化”和“外化”教育相融合
價值觀的“內化”和“外化”之間是彼此獨立又密不可分的兩個部分。價值觀的形成都需要經過“選擇-認知-內化-外化-再內化-再外化”的反復過程。道德規范要“內化”為個人意識,個人意識又會“外化”為行為習慣。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從來就是兩個密不可分的內容,教育目標的達成離不開兩個內容的互相配合。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首先必須確定預定目標。在目標的設定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考慮學生的多樣性,尊重學生的差異和不同個性,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實踐活動的選擇上,公益性的實踐活動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公益性的實踐活動,如青年志愿者服務,不但能夠培養大學生的服務意識、奉獻精神,還有助于把對他人的關懷上升到對國家、對社會的愛。當然,除了公益性的實踐活動外,高校還可以大力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和社會考察等活動。通過社會調查,對比往昔,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輝煌成就,自覺承擔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