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儒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探討

2016-09-30 17:10 來源:人民論壇  我有話說
2016-09-30 17:10:11來源:人民論壇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在對儒學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以現代理念詮釋和闡揚儒家價值觀。“仁愛”是儒家最高道德準則。它通過“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達到人的身心和諧;通過“仁者愛人”、“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通過“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些價值觀,為當今陷于金錢和物質“陷阱”中的人們提供了精神慰藉,為走出工業文明和技術理性導致的人的“物化”困境提供了方法指導。

  “愛國”是儒家的最高理想。歷代儒生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人生追求,形成了深厚的愛國主義傳統,如“茍利國家,不求富貴”、“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等等。這種傳統已經成為激勵世代中華兒女前赴后繼、努力拼搏的精神支撐。在現代社會,我們要引導人們正確處理國家與個人、領導與群眾、“先憂”與“后樂”的關系,使愛國和愛人民相統一、愛國和愛社會主義相統一、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統一,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⑤。

  以時代內涵改造和轉化儒學傳統。“均平”是儒家對公平公正的追求和向往。從《易傳·文言》中的“剛健中正”到《禮記·禮運》中的“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從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到董仲舒的“不患貧而患不均”,都體現了人們對“富者足以示貴而不至于驕,貧者足以養生而不至于憂”的公平公正理想的追求。然而,這種建立在小農經濟和宗法制之上的公平公正,含有維護君主權威和封建特權的意蘊。在民主政治和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我們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正義觀的基礎上,吸收現代西方平等觀和契約法治公正觀,克服儒家公平公正觀的道德缺陷,用道德約束與法治規范相結合來保障社會公平公正。

  “義利觀”是儒家衡量“君子”和“小人”的標準。儒家“義利觀”盡管肯定利,但有重義輕利傾向:當“義”、“利”難以兩全時,儒家做出先義后利、舍利取義的選擇。儒家的義利觀可以避免因物質至上而導致的人的異化,但其過分強調整體利益忽略個體利益、過分強調“義”而忽略“利”的思想已經不符合時代發展。我們要根據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提倡義利并舉的價值觀念,要把“能否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作為黨和國家的一項主要任務,既要“充分尊重公民個人合法利益”,又要反對“見利忘義”、“唯利是圖”,以形成“社會主義義利觀”,豐富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

  總之,以儒學為核心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豐厚土壤和思想資源。我們必須立足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進行儒學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滋養,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前行的動力。

  【注:本文系2015年陜西省教育廳項目“‘中國夢’視閾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項目編號:15JK1034)的階段性成果】

  【注釋】

  ①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85頁。

  ② 肖琴:《中國傳統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關系再探討》,《湖湘論壇》,2014年第5期。

  ③ 張允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國文化要素》,《馬克思主義研究》,2015年第6期。

  ④ 朱貽庭:《論文化創新的‘原源之辨’——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再創造》,《道德與文明》,2014年第5期。

  ⑤《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年。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