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馬克思主體性思想的當代關照

2016-09-30 14:53 來源:人民論壇  我有話說
2016-09-30 14:53:10來源:人民論壇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個人與社會的關系,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

  基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實踐,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人類社會的生存實踐是主觀能動性與客觀規律性相統一的探索過程。歷史及現實證明,任何違背自然規律或企圖跨越自然規律的行為都遭到了自然無情的報復。正確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首先必須堅持人的管理和指導地位,在承認和尊重自然規律、保護生態的前提下,重新調整現階段人們對于自然的價值排序,建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互動關系,維護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不可否認的是,在當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過程中仍存在著生態環境遭受破壞、生態資源日趨緊張的現象。黨的十八大提出,“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正是對馬克思人與自然實踐理論的繼承、發展和創新,也是基于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對正確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頂層設計。

  立足建設和諧統一的社會主義實踐,妥善處理個人與社會的關系。馬克思關于人與社會的雙向實踐觀表明,人從根本上來說是具有社會屬性的存在物,人的本質只有在與他人、與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才能獲得,單個個體的主體性往往通過群體的共同特征來體現。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并不是簡單的部分與整體的關系,而是一種相互并存、相互借力的共生關系,這是因為社會由個人組成,社會的進步、發展依靠個人的力量,個人是社會的細胞,個人的生命意義和存在價值只有在社會中才能得到確證。在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過程中,如果一味強調個人的自主性與創造性,忽略個人對社會的奉獻與回報,這樣勢必導致個人利己主義的興起,而這種損害他人與社會利益的行為最終又將以惡性循環的方式轉嫁給個人,從而使得個人和社會都將承受彼此帶來的傷害。因此,從實踐角度來理解人與社會的關系,將個人與社會當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強調主體的社會屬性,這是合理處理個人與社會的利益沖突、實現和諧統一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應有之義。

  面向社會主義精神生產實踐,促進人的全面自由發展。馬克思認為,人類的歷史實踐總是帶有一定目的的對象性活動,而追求自由、平等、尊嚴和價值正是人的主體性的體現。結合實踐,突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調動人民群眾探索外部世界的熱情與活力;另一方面保證人民群眾對改造內部精神世界的渴望和向往,營造一種尊重個人價值、激勵個人創造的民主社會氛圍,有助于促進人民群眾自由而全面的發展。社會主義社會應當是全體人民充分發揮自己才能愛好、充滿創造活力的社會,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繼承了馬克思的實踐主體性思想,將以人為本、推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人民群眾在社會發展中應享有的各項權益,有力地保證和促進了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

  【參考文獻】

  ①《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