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組 執筆:何祖坤 魯壯天 魯彩榮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明確提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邊疆治理指明了方向。邊疆民族地區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邊疆地域遼闊,戰略地位重要、少數民族聚集、資源稟賦突出,必須堅持國家治理和邊疆治理、一般性和特殊性有機結合。在黨中央領導下,云南始終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積極探索具有云南特色的邊疆治理路徑,創造性地做好做活“邊疆”“民族”兩篇大文章,呈現出邊疆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的生動景象。云南的實踐表明,必須堅持以國家邊疆穩定發展為最高原則,以民族團結為生命線,以依法治邊為基本方略,堅持民族團結同心、科學發展同步、民族文化同彩、社會和諧同創、美麗家園同建、邊疆安全同擔、奮斗目標同向,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堅持民族團結同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邊疆治理最管用的是爭取人心,最關鍵的是民族團結。民族團結同心,就是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牢牢抓住民族團結這一邊疆民族地區治理的生命線,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要厚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增進各民族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堅持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增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動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創造各族群眾共居、共學、共事、共樂的社會條件,引導各族人民群眾“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二是堅持科學發展同步。發展是解決邊疆民族地區一切問題的總鑰匙。科學發展同步就是推進邊疆民族地區跨越發展,堅持“五位一體”、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同步發展,與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主動服務和融入國家戰略,注重層次性、差異性,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堅持不懈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眼于保基本、補短板、兜底線,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必須實施精準脫貧保證同步發展,通過扶持產業發展“改窮業”、實施易地搬遷“挪窮窩”、生態補償“破窮局”、加大教育投入“斬窮根”、社會保障兜底“脫窮境”,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三是堅持民族文化同彩。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民族文化同彩,就是要大力弘揚和發展民族文化,既要塑民族文化之“魂”,又要樹民族文化之“形”,讓現代化內容體現民族文化特色,讓民族文化再現時代特征。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邊疆民族地區治理各領域,在邊疆民族地區形成共同理想信念、強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規范。加快民族民間傳統文化保護立法,建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區,推進民族語文信息化建設,積極開展各類民族文化活動,讓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出彩。加快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文化精品創作和文化遺產保護開發力度,培養各類民族文化藝術人才和管理人才,切實增加少數民族文化在國家對外文化交流中的比重,進一步提升少數民族文化國際影響力。
四是堅持社會和諧同創。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社會和諧同創,就是要不斷創新和健全社會治理體制,有效協調各方面利益關系,最大限度增加社會和諧因素,保持邊疆社會長期和諧穩定。要構建人人參與同創機制,尊重群眾創造精神,努力形成鼓勵創造、追求創新的社會氛圍,激發全社會創造活力。以社會公平正義為政策導向,建立健全民主權利保障制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公共財政制度,以及社會整合機制、對話協商機制等等,妥善處理各種社會利益和矛盾關系,保障各族群眾同創同享。大力提倡團結互助、扶貧濟困的風尚,鞏固和發展團結互助、平等友愛、共同前進的社會主義新型人際關系,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改進完善社會治理方式,堅持“團結、教育、疏導、化解”的方針,創新有效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體制,妥善處理各種矛盾糾紛,健全公共安全體系,維護邊疆和國家安全,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深入推進邊疆地區法治教育,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用法治精神、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推進邊疆民族地區治理,保證邊疆長治久安。
五是堅持美麗家園同建。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美麗家園同建,就是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牢固樹立生命共同體理念。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樹立環境就是資源,生態就是資本,保護就是發展,綠色就是財富的理念。倡導理性消費,引導綠色消費,讓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成為各族人民的自覺選擇,切實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邊疆治理各個環節。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推進邊疆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各族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
六是堅持邊疆安全同擔。安全是國家的根本利益。邊疆安全同擔,就是要在民族文化多樣、多種宗教信仰并存、跨境民族關系、非傳統安全與傳統安全相互交織,以及涉及國家主權、人口、領土和政府等問題上,各民族共同擔負起維護國家安全的責任。完善總體邊疆安全體系,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等于一體的邊疆安全體系。在開放動態中實現邊疆安全是新形勢下要著力研究解決的新問題,必須建立健全各族人民同國家、政府一道,人人參與、人人同擔邊疆安全保障機制。要堅持以開放促開發,以合作促發展,與周邊國家形成命運共同體,探索邊疆治理和邊疆安全的國際合作、共同治理、互利共贏新路徑。
七是堅持奮斗目標同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奮斗目標同向,就是堅持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是我們黨的堅定目標,也是人民的強烈意愿,既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也是邊疆民族地區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目標。中國夢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是中國走向未來的鮮明指向,是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辟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都不能少”,說到底就是各民族一起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各民族只要共同向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都能過上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