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而言,發達國家在區塊鏈的研究和應用方面居于領先地位,有人推測,我國與發達國家區塊鏈技術約有一年半的差距。具體建議
在“區塊鏈+金融”煥發勃勃生機的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目前區塊鏈更像一種理念或設計創新,是很多現有技術的疊加,沒有取代和否定其他技術。金融業有其自身運行規律,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經歷一次次技術革命后,總是科技驅動金融創新,總能在金融這棵老樹上萌新芽,長壯枝,更加枝繁葉茂。目前“區塊鏈+金融”處于概念導入期,很弱小,不具備顛覆原有金融體系的能力,比較務實的做法還是遵循金融發展規律,相向而行。區塊鏈對于金融,要像高速公路對于汽車運輸業、集裝箱對于遠洋運輸業那樣,相互融合、相互促進才能實現共贏,才能盡早創造新的價值鏈和金融模式。
從長期看,“區塊鏈+金融”的深度融合需要配合數字貨幣的使用。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是區塊鏈最廣泛的運用,也驗證了區塊鏈技術的生命力,可為央行發行數字貨幣鋪路。但客觀地講,數字貨幣廣泛地、合法地流通,勢必沖擊央行傳統的貨幣管理手段,任何貨幣當局都不會等閑視之,在引入數字貨幣前,都必須經過深入、全面的考量和規劃,數字貨幣的廣泛流通必將是一個長期過程。所以筆者認為,探索“區塊鏈+金融”宜從易到難,循序漸進,近期可集中力量加強理論研究,普及基礎知識,做好政策咨詢,并重點加強以下領域的研發。
降低信用風險。區塊鏈通過對網絡上的每一筆交易建立起集體核查的完整數據庫,讓參與各方之間能夠在技術層面建立信任關系,解決了“拜占庭將軍問題”。借助區塊鏈的“共識”數據,可以實現對所有參與者信用的搜集和評估,并可實時進行控制,減少可疑交易,進而達到“增信”目的。這有可能成為“區塊鏈+金融”最成熟、應用最多的領域。
降低運行成本。區塊鏈技術能實現機構間的直接交易,使合約的執行更加扁平化,可縮短交易時間,降低交易成本。以跨境支付為例,在傳統支付模式下需要兩三天的處理時間,而區塊鏈采用點對點的支付方式只需幾秒至幾個小時。R3聯盟倡導的區塊鏈技術可能很快運用于國際金融支付和清算領域。在證券結算和清算領域,借助區塊鏈,證券所有人發出交易指令后,買方和買方通過智能合約直接實現自動配對,可以繞開證券經紀人、資產托管人、中央銀行和中央登記機構,縮短證券交易流程。
提高場外交易的透明度。區塊鏈具有自主運行、無需人工干預、數據不可篡改等特性,可以幫助降低場外交易成本,使該市場更加透明、規范,保證投資者權益。
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區塊鏈具有不能篡改、不能偽造、公開透明的特點,更有利于監管。因為通過從技術體系的頂層獲取信息,更加方便監管機構提前獲得關于市場的動態,同時監控每一步資金的流入流出情況,降低支付、清算、結算步驟的出錯率,減少監管的滯后性,讓監管更加簡單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