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紅軍長征中的政治宣傳

2016-08-31 10:3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有話說
2016-08-31 10:33:38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蔣正翔

  三、紅軍長征中政治宣傳工作的特點

  1、形式多樣,不拘一格

  長征中,紅軍每經過一個城鎮、村寨,都會利用標語,口號,傳單,報刊雜志,集會演講,歌曲歌謠,漫畫等宣傳革命真理,宣傳共產黨的政策主張。以標語為例,有墨寫的,有炭灰寫的,有寫在紙上張貼的,有寫在墻壁上的,有寫在門板上的,有刻寫在石頭上的,字體有楷體、草體,顏色有黑色、紅色等,字數有長有短。

  2、通俗易懂,喜聞樂見

  長征中的宣傳,無論是標語文告,還是文藝演出,都以通俗易懂,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如《給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的信》,開篇直寫:“中央軍和黔軍弟兄們:狼心狗肺的軍閥薛岳、王家烈已經把你們的殘廢弟兄送到貴陽附近強迫開煤礦去了。”紅軍在黔北的標語:“紅軍到,干人笑,紳糧叫。白軍到,紳糧笑,干人叫。要使干人天天笑,白軍不到紅軍到。要使紳糧天天叫,白軍兄弟拖槍炮。拖了回頭跑,打倒軍閥妙!妙!妙!”這些標語文告,以富有貴州地域文化的詞語,以簡短易記、朗朗上口的句子,以鮮明的階級對比手法,表達了深刻的革命斗爭內容。

  3、就地取材,貼近生活

  以標語宣傳為例,貴州多墨寫標語,黔北民居多為木板結構,紅軍當年留下的許多標語都是在居民的板壁上。四川多石刻標語,當地多石山,紅軍駐留時間長,可以較從容地在石頭上刻寫標語。紅軍進駐黔北時,休養連的王泉媛和洪水等人領導紅軍之友社編劇上演小話劇《苛捐雜稅多如毛》,揭露貴州軍閥拉丁派款,剝削百姓,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王泉媛扮演貴州省長王家烈,戴著禮帽、墨鏡,拖著文明棍,自演自唱,表演得活靈活現,打動了臺下觀看的民眾,戲到高潮,群情激憤,觀眾和演員同聲高呼“打倒王家烈”,戲演完,再演說,一次就發動了500名青壯年參加紅軍。

  4、領導重視,大家參與

  紅軍首長帶頭開展宣傳鼓動工作,紅軍宣傳戰士只要有條件就在沿途書寫或者印發宣傳標語和傳單,紅軍業余劇團在行軍間隙為戰士與民眾演劇、演說。1935年2月27日,總政治部發布《關于各部隊立即動員遍寫標語的命令》,要求“各部隊立即動員自己各部隊中凡能寫字的,用木炭,用毛筆,用大字,用小字,在屋壁上,在門板上”遍寫標語,而且規定“每人每天至少寫一條,從連隊到軍團的軍隊干部以身作則自己動手寫,寫滿整個宿營地”。長征途中,被稱為腦、腳、手“三個不停的人”的董必武,遇到一塊好的墻壁,就往往會打開墨盒,提起毛筆,在上面寫起標語來。

  總之,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人與廣大紅軍戰士,以其堅定的信念、高昂的斗志、滿腔的熱情和無盡的聰明智慧,將革命思想和革命理論與中國民間話語表述相結合,譜寫了長征路上中國共產黨政治宣傳工作的壯美詩篇。有人說,紅軍長征以“真”開始,以“善”為歷程,以“美”為最終的追求,中國工農紅軍以其超越生命極限的精神為人類創造的長征文化,以其絢麗的光彩昭示著不朽的榮光!(謝東莉)

[責任編輯:蔣正翔]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