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供給側改革護航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2016-08-22 09:53 來源:文匯報  我有話說
2016-08-22 09:53:23來源:文匯報作者:責任編輯:康慧珍

  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黨組書記,研究員 肖林

  【核心觀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開啟了我國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新局面,但我們期望出現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經濟增長不會自行到來,還需要積極引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只要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增強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也定將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基本遵循”成就經濟亮點

  去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首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又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2016年和今后一段時期中國經濟工作的總體思路和基本遵循。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6.7%,其中二季度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連續6個季度運行在6.5%-7%區間,成為全球經濟增長格局中的一大亮點和重要支撐。這來之不易的成績表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發揮了巨大作用。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復蘇不及預期。一方面,發達經濟體增長依然乏力。美國經濟增長動力減弱,二季度美國就業不佳、物價回頭,導致收入增長低迷,個人實際收入和消費增速都出現高位下降趨勢。歐洲和日本經濟深陷泥潭,通脹率均重新落入負值區間,經濟仍未擺脫通縮陰霾。另一方面,新興經濟體分化明顯。俄羅斯、巴西等國經濟持續萎縮,GDP連續數季度負增長。印度經濟增長雖然達到8%,但由于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支撐有限。與此同時,英國脫歐等“黑天鵝”事件頻發,貿易保護主義日益升溫。在此背景下,世界主要機構一邊下調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數,一邊上調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如7月份,IMF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數再次下調0.1個百分點至3.1%,而將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數上調0.1個百分點至6.6%。據世界銀行預測,未來三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將上升至26.4%,高于美國10.7個百分點。

  動能轉換夯實增長基礎

  年初以來,我國著力推進了以“三去一降一補”為重點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了新經濟破土萌生、蓬勃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成效逐漸顯現。

  一是需求結構持續優化,消費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內需成為支撐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決定因素,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從去年底的66.4%提高到上半年的73.4%,信息消費、綠色消費、旅游、文化、健康、養老、體育等領域實現快速擴張。二是產業結構服務化態勢明顯,服務經濟成為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4.1%,科技服務業、生產性服務業、文化產業等重點領域發展向好,對穩增長、保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三是區域增長結構加速重塑,這實質是中國經濟轉型和產業結構調整在空間上的反映。從東、中、西區域板塊看,不同區域經濟板塊的經濟增長速度差異由過去的4個百分點左右縮小到1個百分點左右。四是科技創新等要素潛能逐步釋放,新業態、新模式、新產業成為經濟新增長點。上半年日均新登記企業1.4萬戶,比去年的1.2萬戶又有所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二季度增長了11.8%,比一季度加快了1.8個百分點。在線教育、在線醫療等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

  以上述特征為代表的新舊動能有序轉換使得我國經濟增長基礎不斷夯實,雖然新動能在規模上還難以與傳統動能等量齊觀,經濟仍面臨“上行有壓力”,但新動能在支撐增長、帶動就業、促進轉型等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經濟“下行有支撐”,最終表現為經濟總體平穩,穩中有進,進中求新。

  引領新常態的必由之路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開創了我國經濟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戰略,將有效挖掘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塑造我國經濟增長的新支撐點,促進我國經濟長期持續高效增長。

  第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現經濟增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有效推進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轉變,提升人力資本優勢,加快推進資本、土地、技術等領

  域的制度改革,提高要素利用效率,進一步激發創新動力和創新活力。第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從粗放式發展向集約化發展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擴大有效供給和中高端供給,淘汰、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加快推進新型產業培育發展,推進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升級,實現產業低碳化、綠色化和清潔化發展。第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深化市場經濟制度建設,實現經濟運行從政府規制向市場配置轉變;將構建有利于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的新體制,形成公平競爭、平等有序、規則完備的現代市場體系;將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第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僅僅要解決供給不足的問題,更重要的是要解決供需錯配的問題。供給側改革與需求側管理的協同發力,將有效防止經濟運行出現大起大落,使得經濟在轉型升級中平穩增長。

  總體來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經開啟了我國經濟增長動能轉換的新局面,但我們期望出現的持續、穩定、健康發展的經濟增長不會自行到來,還需要積極引領。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只要把握好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邏輯,堅定不移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將增強我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也定將實現強勁、可持續和平衡增長。

[責任編輯:康慧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