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 劉尚希
改革的問題有諸多不確定性,我曾經說過對待改革不要像對待蓋房子一樣,如果把改革比作蓋房子,一切都在掌控中,那一切都是確定的。蓋房子是確定的,為什么?它有力學原理的支撐,但是改革是一個社會工程,還沒有找到一個原理進行準確計算,對于各個方面的利益怎么平衡、怎么協調,哪有一個原理能很準確地計算出來?實際上這是非常困難的。面向改革這樣的社會工程必須從不確定性出發,你才可能收獲到確定性。
這是一個辯證法,我們現在的改革是有目標、有方向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就是改革的綱領性文獻,是指導中國未來改革的藍圖。但這并不等于我們各項改革都已經有了詳細的具體的施工圖,實際進程跟改革時間表也許會有差距,因為可能會出現很多不可預料的情況,經濟、社會的變化可能會影響改革的節奏和步伐。
當前一些領域改革好像存在“冰上開車”、“空轉打滑”的現象,這其實來自“不確定性原理”。量子力學有一個“測不準原理”,我們原來以為整個世界是確定的,而量子力學發現整個世界是不確定的,原來認為世界的確定性是它的基本性質,現在倒過來了,不確定性才是基本性質。
回到現實來看,對改革不確定性的認識有一個過程,各個方面利益的協調也不是那么輕而易舉就能實現的,我們要認識到這么一種狀態,要極力改變這種狀態,對于現有的改革方式方法,我們要不斷進行總結、調整、完善,這樣“空轉打滑”的現象就可以大大減少,車就往前走了,改革就能更加靠近預期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