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恒豐銀行研究院執行院長 董希淼
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金融體系對于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公平乃至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長達30多年的經濟高速發展,被稱為“中國奇跡”。在此期間,國民收入快速增長,人均國民收入從1978年的160美元增加到2015年的約8000美元,成功地從“低收入經濟體”進入“中高等收入經濟體”行列。但是高速增長的背后也引發不少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中等收入陷阱”。
我國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不斷擴大中等收入群體,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金融是經濟的核心,加快推進金融體制改革,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金融體系對于合理配置資源、促進經濟增長、維護社會公平乃至最終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重要意義。
優化金融市場體系。在一個成熟的金融市場體系中,各個市場參與主體合理分工、互相補充,保持長期穩定、均衡發展。但我國金融市場以銀行為主導,超過80%的社會融資直接或間接來自銀行體系。這一方面使得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未能有效緩解,另一方面也導致銀行體系積累大量風險。因此,我國應該繼續優化金融市場結構,著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深化創業板、新三板改革,優化企業債務和股本融資結構,提升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支持力度,大力提高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比例。這樣不僅有利于分散金融風險,而且可以拓寬投融資渠道,幫助中小企業走出融資困境,進一步發揮它們在解決就業、提高收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深化銀行業改革。銀行業仍將是金融業主體,要通過改革逐步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銀行機構體系:股改上市后的大型商業銀行要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穩步實施綜合化和國際化戰略,提升經營效率和風控水平;股份制商業銀行要以市場為導向,發揮機制靈活、敢于創新等優勢,在子公司分拆、差異化經營等方面積極探索;穩步推進農村金融尤其是省農信聯社改革,強化省聯社服務功能;鼓勵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機構在各自優勢領域發揮更大作用。要以投貸聯動試點為契機,探索信貸投放與股權投資有機結合。同時,進一步發揮民間資本積極作用,拓寬其投資渠道,在改善監管前提下降低準入門檻,鼓勵民間資本積極進入銀行業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