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強
與互聯網相關的電子商務、互聯網+制造、大數據等,對我們完成去庫存、補短板、降成本等任務,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調查顯示,“互聯網+”排名我國發展新動力首位,互聯網已經滲入各行各業,正深刻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和轉型。利用好這一發展新動力,是我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潛力所在、希望所在。
圍繞去庫存,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庫存是信息不對稱的產物。電子商務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能夠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高效耦合和精準對接,能夠幫助企業減少庫存甚至實現“零庫存”。浙江、廣東、江蘇等省通過發展電子商務,擴大有效供給,搶占線上市場,有力地推動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山東應學習借鑒浙江的“電商換市”戰略,積極推動產品銷售電商化、居民消費電商化以及各類服務電商化,以電子商務推動企業去庫存。首先,加快培植本土大型電商平臺。發展電子商務離不開電商平臺。與電子商務發展先進省市相比,山東缺少本土電商平臺的強力支撐。浙江有阿里巴巴,北京有京東,江蘇有蘇寧易購,廣東有唯品會,這些電商平臺對當地電子商務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領和支撐作用。我省應該依托有條件的商貿物流企業和電商服務企業打造網絡零售平臺,爭取盡快培植出一個在全國有影響力的電商平臺。二是推動傳統企業電商化。把電子商務作為兩化融合的突破口,加快電子商務進企業行動,鼓勵傳統企業利用電子商務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并達到準確把脈市場、合理控制產能、提高供給效率的目的。突出抓好“跨境電商進萬企”專項行動,搞好省級公共海外倉建設,探索B2B2C擴大出口的新模式。三是打造品質電商。打造品質電商是新常態下電子商務轉型升級的必由之路,重點是提高商品品質、改善服務品質、端正企業品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供給的質量。我們不僅要利用電子商務提高供給的效率,更要利用電子商務提高供給的質量。用工匠精神打造電商的“山東品質”,實施“互聯網+品牌”行動計劃,推動企業向“品牌運營+網絡營銷+標準化生產基地”的精細化管理模式轉型,培育一批電商品牌。把更多的產品納入“好品山東”營銷平臺,讓更多的“山東質造”通過互聯網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鼓勵電商改善服務品質,積極發展線上線下互動,增強消費者的體驗感。引導電商樹立正確的發展理念,誠信守法經營,打造百年企業。結合信用山東建設,完善以信用管理為基礎的電子商務監管模式,規范電商經營行為。
圍繞補短板,積極推動“互聯網+制造”。產業層次不高、創新能力不強,是影響供給質量的主要因素,也是當前山東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加快推動制造業升級、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當今世界各國都在力推制造業升級,但無論是中國制造2025,還是德國的工業4.0、美國的工業互聯網,其主攻方向都是個性化定制、智能化制造、生產性服務與消費性服務相融合,而“互聯網+制造”是重要的實現路徑。推動互聯網與制造業的深入融合,可以推動生產、管理和營銷模式變革,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使供給更加精準和高效。海爾集團、紅領集團已成為我省“互聯網+制造”領域的佼佼者。推廣青島市的成功經驗,把“互聯網+制造”作為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要著力點,研究制定《“互聯網+制造”行動方案》,出臺支持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的政策,搞好企業家培訓,為“互聯網+制造”創造良好氛圍。引導家電、服裝、家居等行業利用互聯網采集并對接用戶個性化需求,推進設計研發、生產制造和供應鏈管理等關鍵環節的柔性化改造,打造基于個性化定制的C2M商業模式。同時,積極推動“互聯網+創新創業”。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可以調動各階層各方面的創新創業熱情,推動新經濟發展,支撐新舊動能轉換,是重要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互聯網+”作為推動創新創業的重要抓手,以“互聯網+”重構創新創業體系,打造跨領域、協同化、網絡化的創新創業平臺,借助互聯網集聚各類創新創業要素,使創新創業主體互動更加自由,創新創業資源組織更加靈活,創新成果轉化更加快捷,從而加速山東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進程,激發全社會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