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出具有原創能力的精品力作
——中央黨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成果推介
中央黨校科研部
“十二五”以來,在中央黨校校委的高度重視和領導下,中央黨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申報立項工作取得了歷史性突破。與此同時,中央黨校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研究工作也不斷取得新的進展,為推動中央黨校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作出了積極貢獻。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關于“智庫建設要把重點放在提高研究質量、推動內容創新上”“建立優秀成果推介制度”的精神,根據校委關于“全面提升黨校科研質量”的要求,鼓勵專家學者多出具有原創能力的精品力作,中央黨校科研部現將“十二五”以來,項目成果在為黨委和政府決策服務中作出貢獻、免于鑒定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進行集中推介。其中,國際戰略研究院3項,科社部1項,黨建部1項。
重大項目《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問題研究》成果簡介
該項目由中央黨校科社部吳忠民教授擔任首席專家,項目編號12&ZD039,于2015年5月結項。
該項目通過經驗研究和理論分析,對社會矛盾的重要理論和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的基本狀況深化了認識,就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的應對提出必要的思路建議。該項目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結論如下。
1.對社會矛盾概念的界定。人們對社會矛盾的理解有宏觀層面、中觀層面以及微觀層面之分。只有中觀層面上的社會矛盾概念,才具有恰當有效的解釋力。
2.對社會矛盾加重的影響因素的分析。社會矛盾的加重與否,主要取決于物質利益因素、非物質利益因素以及社會矛盾相關方力量對比這幾種重要因素的具體狀況,以及這些因素相互間交織匯聚的具體狀況。
3.對社會矛盾積極與消極雙重功能的分析。社會矛盾往往具有兩重功能:一方面,社會矛盾對于社會具有程度不同的負面效應;另一方面,社會矛盾的倒逼往往會成為改革發展的推動力量。
4.對社會矛盾幾個帶有規律性的演化趨勢的分析。(1)從基本生存訴求到基本權利訴求。(2)社會矛盾愈益趨于制度內化解。(3)社會動蕩發生概率呈降低趨勢。
5.對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日益凸顯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中國現階段所面臨的事情都是巨量的,而巨量的事情勢必會引發大量的社會矛盾;巨大社會能量的激活與規則體系的闕失這樣兩種情形同時并存;社會不公現象的存在;社會風險的增大加劇了社會矛盾。
6.對中國現階段社會矛盾主要特征的分析。民生需求甚于政治訴求;個案問題容易演化成整體化的矛盾;訴求方式相對溫和;解決社會矛盾易陷入兩難境地;社會矛盾存在生長空間。
7.對網絡時代社會矛盾主要特征的分析。網絡同時催生平等與不平等這樣兩種現象;網絡對社會矛盾有著明顯的助推作用;網絡上所顯現的社會矛盾有著明顯的放大效應;網絡對緩解社會矛盾有積極功能。
8.對中國中近期社會動蕩可能性問題的分析。從政府應對社會矛盾問題的能力、民眾的基本態度以及民族傳統的影響來看,中國中近期發生社會動蕩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
9.對有效應對社會矛盾的分析。必須高度重視維護和促進社會公正問題,以社會公正奠定社會安全的基礎;積極而普遍地維護社會成員的基本權利,以“維權”促“維穩”;大力推動社會組織的形成和發展,以有效地整合和疏導不同的社會力量,并使民眾同政府之間具有一個緩沖帶,避免兩者直接對立;積極開發中國應對社會矛盾的獨特優勢。
該項目成果有助于形成一種能夠對社會矛盾問題進行有效解釋的中層理論;能夠豐富社會階層理論;有助于豐富社會公正理論和社會建設理論,有助于實現社會的安全運行和健康發展,為政策決策部門提供必要的參考。
《大變局下美國中東戰略的調整、影響與我國對策研究》項目成果簡介
該項目由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院高祖貴教授擔任項目負責人,項目編號12BGJ019,于2015年3月結項。
該項目著重研究中東大變局的演進、發生的根源、對中東地區格局的影響、美國中東戰略的調整及其對整個亞洲格局的戰略影響、中國與中東的關系等,是國內學術界對該問題研究的第一本學術專著。
該項目主要研究了中東大變局的演進。認為中東大變局的影響因素,主要是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國際金融危機的傳導效應持續發酵;長期積累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問題急劇惡化發作;互聯網的“大規模動員武器”作用推波助瀾;教派、民族、部落矛盾深刻導致社會容易裂變破碎;城市化過快發展累積嚴重政治經濟社會問題根源。
該項目分析了大變局下美國中東戰略的調整,認為在中東大變局持續四年多的演變過程中,美國的中東政策始終是一個重要因素。同時美國奧巴馬政府對中東大變局進行塑造的意愿和能力明顯下降,對這個地區的政策從之前的全面主導塑造轉變成有限干預和整合。與之相關聯,中東國家據此認為美國作為主導該地區的域外大國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與亞太國家發展更緊密關系的需求明顯上升。
該項目分析了大變局下中國與中東關系的發展,認為在中東大變局的演進過程中,美國之所以不愿意過多過深再度陷入中東,轉而在中東和亞太之間推行“再平衡”戰略,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為了把更多的資源和能力用于應對中國的崛起及其帶來的亞太格局的變動。海灣合作委員會等中東國家之所以越來越“向東看”,更加注重發展與亞太國家關系,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同樣是為了拓寬和加深同中國各領域的合作。亞太多個區域次區域合作機制日趨活躍,對包括西亞在內的整個地區的輻射力和拉動力不斷增強,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中國在其中的作用不斷增大。特別是中國不斷擴大“向西開放”,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這從東向西,推動亞太擴大與中亞、東南亞、南亞、中東的關聯,并向歐洲和非洲延展。中國與大變局持續深入發展的中東的關系迎來了新形勢和新發展。
該項目研究為國內外學術界提供了更具戰略性和全局性的研究視角,使對中東問題、美國問題、中國周邊戰略問題的研究獲得更加全面、客觀、深入的認識、理解和把握,為有關部門制定相關政策提供了更具戰略性的學術支撐;從研究方法上講,把歷史研究、理論研究和政策研究的方法結合起來,用復雜的系統的思維來觀察和分析問題,這是一個有益的嘗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