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戰略型科學家人才群
晶體產生的過程,是先生成晶核,然后不斷吸附離子,最后長成一個完整晶體。人才群體形成的過程也十分類似,先由高勢能人才組成人才核心,再逐漸吸引周邊人才形成群體。人才群體合力大小與“晶核”關系緊密,加強科技人才群體培養,構建好以戰略型科學家為支柱的核心人才群至關重要。1938年8月,以著名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為代表的科學家聯名給美國總統羅斯福寫信,詳細闡述了研制核武器的重要性,由此開啟了有數千名優秀科研人員參與的“曼哈頓計劃”,終于趕在法西斯德國和日本之前制造出了原子彈,迫使日本軍國主義勢力無條件投降,從而挽救了數萬盟軍官兵的生命。由此可見,高端戰略型科學家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智慧,對于戰爭發展演變往往起著關鍵性的作用。這也啟發我們,必須把培養造就戰略型軍事科技人才擺到重要位置,特別是要著力造就那些具有前瞻眼光的領軍型大科學家,以他們為“塔尖”搭建起整個科技人才群體“大廈”,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提供堅實的科技和智力支撐。
以法治思維優化制度環境
部隊要依法治軍,人才也要依法培養。制度機制具有基礎性、穩定性和導向性特征,培養善于創新攻堅的科技人才群體,需要科學的強有力的制度機制作保證。一是促使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的選拔機制。在政策制度和實際操作上,充分體現公平競爭的理念,大力營造公平競爭的環境,形成百舸爭流、百花爭艷的良好局面。同時,還應鼓勵優秀青年人才自組團隊、自主管理、自主探索、自我約束的運行模式,催生具有原始創新力的青年拔尖人才。二是促成科技人才活力迸發的評價機制。加大對科技人才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強化知識產權、技術成果等對科技人才創新的激勵作用,制定職務技術成果管理條例,提高技術成果轉化和應用中主要發明人的收益比例。三是促進科技人才潛心研究的保障機制。大力優化內部環境,以政策制度的形式明確科技創新人才的福利待遇,使單位真正成為吸引人才的磁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