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中國社會科學報》: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文化建設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結合實踐,這對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哪些具體要求?取得了哪些成就?
歐陽雪梅:馬克思主義文化觀要解決的是文化為什么人的問題。文藝工作、新聞輿論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互聯網時代,各級黨政機關和領導干部要學會通過網絡走群眾路線;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國有文化企業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堅守社會主義文化陣地,以保證文化的供給能夠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
文化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建立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標準化、均等化建設,加快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推動公共文化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和網絡建設,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加大對老少邊窮地區文化建設幫扶力度,提出文化的精準扶貧,改善農村社區基礎文化設施和服務。“文化民生”風生水起,不僅初步建成了包括國家、省、地市、縣、鄉、村和城市社區在內的六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并著力推進文化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更多的優質文化產品和服務惠及更廣大人民群眾。
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過程中必須重視的部分。如何認識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在繼承基礎上實現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歐陽雪梅:五千余年連綿不斷、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著中華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不忘本來才能開辟未來,善于繼承才能更好創新。”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是復古,而是“舊邦新命”,實現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涵養作用,國家提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實施中華文化典籍整理工程,加強對中華文化遺產的保護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基地建設等。
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不是孤芳自賞。中華民族是一個兼容并蓄、海納百川的民族,開放包容是中華文化的特征。當前,我們對人類創造的一切積極成果仍然要學習借鑒,在不斷汲取各種文明養分中豐富和發展中華文化,我們反對的只是用西方的價值體系來裁剪中國實際的荒謬做法。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善于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要在比較、對照、批判、吸收、升華的基礎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當代中國和當今世界的發展要求”。他對當前不同文明或文化百舸爭流的前景充滿信心:“中華民族創造了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出中華文化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