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殘疾人扶貧必須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指導下,貧困殘疾人扶貧面臨重大機遇和現實挑戰。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脫貧攻堅目標,決不落下一個貧困地區,一個貧困群眾。要做好新形勢下的殘疾人精準脫貧,必須緊緊跟隨中央脫貧攻堅戰的步伐,迎難而上,精準發力。同時還要給予農村貧困殘疾人更高的重視,更多的支持和更有效的投入,采取更實、更有針對性、更具人文關懷的幫扶措施。
一是要繼續扎實做好精準識別建檔立卡這個關鍵。在不到5年的時間里實現農村貧困殘疾人全部脫貧,必須充分借助和納入國家精準扶貧戰略,真正實現農村貧困殘疾人的精準識別,精準管理,通過精準幫扶最終實現殘疾人精準脫貧。找準人是精準扶貧的前提,要繼續發揮基層殘聯熟悉殘疾人狀況的群團優勢,實現與政府有關部門的及時比對和有效銜接。確保精準識別出的所有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全部進入建檔立卡,各地政府和扶貧部門要在年度建檔立卡工作中,把殘疾人和殘疾人家庭作為重點核查對象,實現貧困殘疾人有關數據的動態管理和有效對接,確保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不被遺漏。
二是要不斷提高貧困殘疾人的保障水平。落實好中央在決定中已明確的針對殘疾人的具體保障措施,真正兜住農村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的底線。要增加醫療康復、特殊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供給,兜底保障農村貧困殘疾人基本生活、托養、醫療和安全住房,加快解決農村貧困殘疾人的基本公共服務需求,讓這些政策實實在在改善殘疾人貧困狀況,增強貧困殘疾人的獲得感和脫貧信心。加大農村貧困殘疾人康復、托養服務保障力度,減少殘疾人家庭康復托養剛性支出,加大農村特殊教育提升和貧困殘疾人家庭教育救助力度,消除貧困代際傳遞。
三是要落實并創新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特惠扶持政策。千方百計促進有就業條件的農村貧困殘疾人就業增收,確保穩定脫貧。農村貧困殘疾人致貧的原因,既有因缺少資金、生產資料等要素的經濟貧乏,還有因殘疾而不得不承擔超出健全人幾倍的醫療康復支出的壓力,更有因身心障礙、缺少康復機會、普遍受教育水平低、受歧視等社會文化因素導致的特殊困難,一般性的扶貧手段和措施往往很難奏效,必須研究制定在充分保障基礎上的特惠扶持政策,貧困殘疾人才有可能脫貧解困。首先要給予貧困殘疾人以發展機會,改變殘疾人就是病人、就是救濟對象的偏見,避免一保了之、一兜了之的簡單化做法。在實施產業扶持、轉移就業等生產性、開發性扶持政策措施時,加大對殘疾人的技能培訓、信貸扶持。此外,還要針對殘疾人的特殊需求,拿出更具針對性的扶持措施,創新扶貧方式,多維度助推貧困殘疾人脫貧解困。通過土地流轉和土地、山林、水域和草場等承包權入股等多種方式,探索電商扶貧、光伏扶貧、資產收益扶貧等適合農村貧困殘疾人的新型扶持方式,使貧困殘疾人優先享受到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和深化改革的紅利,負責制定“五個一批”規劃和相關扶貧項目的部門,要把貧困殘疾人納入規劃和項目受益對象,并明確具體措施和任務目標。
四是要將農村貧困殘疾人充分納入政府精準脫貧工作大局和績效考核范圍。農村貧困殘疾人能否如期實現脫貧,直接關系到我國脫貧攻堅大局和精準脫貧的成效。各級政府和各有關部門要從全局的高度看待殘疾人的扶貧脫貧問題,切實將農村貧困殘疾人納入本地區和本部門脫貧攻堅總體規劃并予以突出,在部門組織實施的扶貧項目和政策中,優先扶持農村貧困殘疾人。在政府脫貧績效考核中,加強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成效考核,指導和督促地方在制定扶貧開發工作考核實施辦法中將殘疾人脫貧成效納入其中并量化指標,同時,將殘疾人脫貧成效的監測一并納入各地貧困狀況監測體系中。
五是充分發揮“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政治優勢和集中力量解難事的制度優勢幫扶貧困殘疾人。作為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和難點群體,在“五級書記”齊抓扶貧的大背景下,要真正實現殘疾人精準脫貧,必須緊緊依靠黨組織的力量,依托各級黨組織派駐的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隊、鄉鎮、村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結對幫扶貧困殘疾人家庭。基層黨組織深入開展助殘扶貧工程,是加快農村貧困殘疾人脫貧增收最可靠、最有力的保障。我們相信,以基層黨組織開展助殘扶貧工作為示范引領,一定會帶動更多社會力量共同做好貧困殘疾人精準扶貧、確保精準脫貧。
六是不斷強化典型示范、宣傳引導,持續激發貧困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加快脫貧解困的步伐。貧困殘疾人有擺脫貧困的強烈愿望,有自強不息的堅強毅力,同樣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力量。各地涌現的脫貧典型中有不少是殘疾人,而且起到了常人起不到的感召和帶動示范作用。這是一筆精神財富,各級殘聯要把扶持培養典型,宣傳介紹典型作為殘疾人扶貧工作的重要任務,配合宣傳部門抓牢抓好,助力貧困殘疾人實現脫貧解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殘疾人是一個特殊困難的群體,需要格外關心、格外關注。他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殘疾人事業,把推進殘疾人事業當作分內的責任。李克強總理指出:我國目前有8500多萬殘疾人,其中很多是貧困人口,他們還面臨各種各樣的困難,亟需得到關愛和幫助。在脫貧攻堅的決戰時期,我們更要以超常規的辦法和措施,確保農村貧困殘疾人不拖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后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