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 韓振峰
中國共產黨走過的95年崢嶸歲月,是以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為指導、不斷探索中國社會發展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輝歷程。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夠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為什么能屢經磨難而不衰、歷盡艱險更堅強?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于它始終不渝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以唯物史觀的科學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進我國不同時期的社會發展實踐。
發展理念是發展行動的先導。發展理念正確,發展行動就有遵循、有目標、有方向。回顧歷史,展望未來,實現“十三五”時期發展目標,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五大發展理念,反映了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從多方面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把中國共產黨關于發展的理論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這是關于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對未來中國發展具有關鍵引領作用、戰略指導作用和有力促進作用。
一、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的豐富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發展觀從世界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基本觀點出發,把社會看作是一個有機聯系和發展的整體,認為社會發展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有其內在的客觀規律性。
中國共產黨人的發展理論是以馬克思主義發展觀為理論基礎的。從總體上看,中國共產黨幾代領導集體的發展理論是一脈相承的,但由于社會歷史條件和面臨的歷史任務不同,黨在不同時期所形成的發展理論也呈現出不同的具體內容和特點。
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正確道路。毛澤東同志創造性地解決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創造性地解決了在中國這種特殊的社會歷史條件下建設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系列重大問題,把黨建設成為用科學理論和革命精神武裝起來的、同人民群眾有著血肉聯系的、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并帶領我們黨創造性地提出和實施了一系列正確的戰略策略,及時解決了中國革命進程中的復雜難題。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結合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實踐,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鄧小平同志認為,發展才是硬道理,中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是要靠自己的發展;判斷和評價標準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于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在鄧小平同志之后,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際形成了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核心理念的一系列新的發展觀點,強調必須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中國共產黨必須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進入新世紀之后,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深刻分析和把握新時期新階段我國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明確提出了科學發展觀,強調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緊緊圍繞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線,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布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尤其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提出,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對我國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標志著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把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提升到了一個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