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依據
對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依據,學者們的觀點主要集中在以下七個方面。
其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符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曲青山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矛盾法則的創造性運用。⑩雙傳學認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深刻體現了唯物史觀的本質要求、牢牢把握了唯物辯證法的思想精髓和豐富拓展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時代內涵。(11)歐陽淞則認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社會全面發展的要求,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社會發展目的的基本觀點,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于社會矛盾和動力的基本學說,體現了科學社會主義關于政黨領導和建設的基本原則。(12)
其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對黨治國理政經驗的繼承、完善。黃坤明認為,從歷史發展脈絡來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對黨長期治國理政經驗的科學總結和豐富發展。黨執政60多年來,經過幾代中國共產黨人不懈探索所積累的治國理政的豐富經驗,是“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提出的重要歷史前提。(13)辛向陽也指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立足于深厚歷史土壤之中,有著客觀歷史基礎。例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中關于小康的思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中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科學發展觀關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要求的思想為基礎的。(14)
其三,“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提出,是對“五位一體”總布局的具體化。雷云認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是一種根本性的戰略部署,它緊密聯系于“五位一體”總布局,并且來自于這個總布局。從時間維度看,相對于“五位一體”總布局來說,“四個全面”是在一個較為短暫歷史時段中的戰略布局;從內涵維度看,“五位一體”的總布局涵蓋著“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做到“四個全面”是實現“五位一體”的內在要求。(15)李湘舟也認為,“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確立的最大依據,就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體”的總布局。在他看來,“五位一體”是個大布局,而“四個全面”就是這個大布局的具體化,“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將為推進“五位一體”大布局提供更現實的動力、更基本的保障和更有力的支撐。(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