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小說創(chuàng)作中以小說命名自寓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吳敬梓《儒林外史》以杜少卿自寓,金和同治八年撰《〈儒林外史〉跋》云:“書中杜少卿乃先生自況。”(78)同治十三年齊省堂增訂本《儒林外史》例言第五則云:“原書不著作者姓名,近閱上元金君和跋語,謂系全椒吳敏軒征君敬梓所著,杜少卿即征君自況,散財、移居、辭薦、建祠,皆實事也。”(79)杜少卿是作者著力描寫的重點人物之一,他不像一般的封建士子一樣積極投身科舉考試,而是拒絕科舉,蔑視禮教,輕財尚義。吳敬梓的人生經(jīng)歷、性格與杜少卿有著很多相似之處,同樣辭卻征辟,同樣蔑視禮教,作者借杜少卿這一人物自寓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生活境遇。
曹雪芹以《紅樓夢》自寓人生經(jīng)歷,甲戌本《〈石頭記〉凡例》稱:“《紅樓夢》旨意。是書題名極多……又曰《石頭記》,是自譬石頭所記之事也。”(80)《石頭記》書名寄寓著作者個人及其家庭在石頭城(即金陵)的經(jīng)歷,清代周春《〈紅樓夢〉約評》云:“開卷云‘說此《石頭記》一書’者,蓋金陵城吳名石頭城,兩字雙關(guān)。”(81)清代王希廉《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fēng)塵懷閨秀》回評亦云:“‘石頭記’者,緣寧、榮二府在石頭城內(nèi)也。”(82)脂硯齋評本多處提到“真有是事,經(jīng)過見過”“真有是語”“作者與余實實經(jīng)過”等語,證明《紅樓夢》所敘之事多為自己和小說作者親身經(jīng)歷。
乾隆年間夏敬渠撰《野叟曝言》,其書名和人物命名均體現(xiàn)自寓傾向。首先考察其書名。野叟,指村野老人。《野叟曝言》命名出自《列子·楊朱》中“負(fù)暄獻(xiàn)曝”的故事,這則寓言中宋國農(nóng)夫欲以“冬日負(fù)暄”求賞于君王。《野叟曝言》作者郁郁不得志,以野叟獻(xiàn)曝而自寓,意謂自己象宋國田夫一樣“自曝于日”,作此清談之言,正如《野叟曝言凡例》所言:“作是書者,抱負(fù)不凡,未得黼黻,休明至老,經(jīng)猷莫展,故成此一百五十余回洋洋灑灑文字,題名曰《野叟曝言》,亦自謂野老無事,曝日清談耳。”(83)與此同時,在“野老無事,曝日清談”之際,猶如宋國田夫一樣不忘君王,忠心可鑒:“是書之?dāng)⑹抡f理,談經(jīng)論史,教孝勸忠,運籌決策。”(84)其次考察其人物命名。小說描寫明代蘇州府吳江縣文武雙全的士子文素臣(名白)的一生功績。小說主人公文素臣是作者自寓,黃人《小說小話》指出:“《野叟曝言》,作者江陰夏某(名二銘,著有《種玉堂集》,亦多偏駁。此書原缺數(shù)回,不知何人補全,先后詞氣多不貫),文白即其自命,蓋析夏字為姓名也。”(85)黃人揭示出小說作者夏敬渠利用拆字的形式,從姓氏“夏”中拆出文、白二字作為《野叟曝言》主人公的姓名。文白官至尚書、宰相,娶二妻四妾,富貴至極。很顯然,作者夏敬渠晚年撰寫這部小說,意在借文白的人生境遇抒發(fā)自己的人生感慨,表達(dá)自己建功立業(yè)、出將入相的夢想。清代乾、嘉年間的文人屠紳(號磊砢山人)所撰《蟫史》,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五篇《清之以小說見才學(xué)者》云:“書中有桑蠋生,蓋作者自寓,其言有云,‘予,甲子生也。’與紳生年正同。”(86)
晚清時期,以小說命名而自寓的現(xiàn)象較為常見。清代魏秀仁撰《花月痕》,其咸豐戊午年(1858)撰《〈花月痕〉后序》云:“嗟乎!《花月痕》胡為而命名也?作者曰:余固為痕而言之也,非為花月而言之也。……夫所謂痕者,花有之,花不得而有之,月有之,月不得而有之者也。何謂不得而有之也?開而必落者,花之質(zhì)固然也,自人有不欲落之之心,而花之痕遂長在矣;圓而必缺者,月之體亦固然也,自人有不欲缺之之心,而月之痕遂長在矣。”(87)《花月痕》是一部以妓女為描寫重點的長篇小說,敘述韓荷生與妓女杜采秋、韋癡珠與妓女劉秋痕兩對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韓荷生成就功名,杜采秋被封一品夫人;韋癡珠則懷才不遇,郁郁而終,劉秋痕自縊殉情。林家溱《花月痕考證》云:“韋癡珠為先生之自況,韋者魏也,先生少字癡珠。”(88)“韋”與“魏”音同,且作者“少字癡珠”,韋癡珠與作者坎坷遭遇相似,故以此自寓。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六篇《清之狹邪小說》認(rèn)為韓、韋二生均為作者自寓:“設(shè)窮達(dá)兩途,各擬想其所能至,窮或類韋,達(dá)當(dāng)如韓,故雖自寓一己,亦遂離而二之矣。”(89)成書于光緒四年(1878)的《青樓夢》,邱煒萲《菽園贅談·續(xù)小說閑評》認(rèn)為:“《青樓夢》出近時蘇州一俞姓者手筆,即此小說中所敘之金挹香其人,而鄒拜林即其好友鄒翰飛,嘗著《三借廬贅談》者也。此書專為自己寫照,事實半從附會。”(90)《譚瀛室筆記》指出:“《九尾龜》小說之出現(xiàn),又后于《繁華夢》,所記亦皆上海近三十年青樓之事。……書為常州張春帆君所撰……亦即張君以之自況也。”(91)可見在晚清以小說命名自寓的現(xiàn)象較之以前更為普遍。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guān)于光明網(wǎng) | 報網(wǎng)動態(tài) | 聯(lián)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wǎng)郵箱 | 網(wǎng)站地圖
光明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