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論明清小說寓意法命名的內涵與特點

2016-06-23 14:47 來源:《文學評論》  我有話說
2016-06-23 14:47:07來源:《文學評論》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三)宣揚宗教,同時攙入儒家倫理觀念,顯示儒佛道的結合

  明末方汝浩(即清溪道人)撰《新編掃魅敦倫東度記》,又名《續證道書東游記》,簡稱《東度記》,描寫晉朝達摩東度的故事。作者取名“掃魅敦倫”,既充滿神怪色彩,又充分反映明代的社會現實,強化儒家倫理道德思想。清代世裕堂主人崇禎八年撰《〈掃魅敦倫東度記〉序》指出此書:“掃魅還倫,盡歸實理”,“觀者有感,愿為忠良,愿為孝友。”(36)清代佚名《閱〈東度記〉八法》認為:“不厭倫理正道,便是忠孝傳家。任其鋪敘錯綜,只顧本來題目。莫云僧道玄言,實關綱常正理。雖說荒唐不經,卻有禪家宗旨。”(37)皆揭示出此書命名意在結合儒佛的創作傾向。

  明代羅懋登《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中,國師金碧峰、道士張天師協助鄭和等人完成下西洋的壯舉,體現佛道結合。明代余象斗編《南游記》,又名《華光天王南游志傳》《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明代謝肇淛《五雜組》指出小說之名富含寓意:“華光小說,則皆五行生剋之理,火之熾也,亦上天下地莫之撲滅,而真武以水制之,始歸正道。”(38)據賈二強考證,“五顯是始見于宋代民間的一路神道,在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曾廣為流傳。華光是佛家的一位菩薩,時見于佛典之中。”(39)作者將道教之神和佛家菩薩同時置于書名之中,同樣反映出佛道結合的趨勢。

  明清小說善于借助小說命名宣揚儒家倫理道德規范,強化小說的社會功用。忠孝節義是小說命名寓意說的重要組成部分。《水滸傳》中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李卓吾在《明容與堂刻水滸傳》卷六十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晁天王曾頭市中箭》回評中對此評論道:“改聚義廳為忠義堂,是梁山泊第一關節,不可草草看過。”(40)宋江為聚義廳改名是《水滸傳》情節的重要轉折點,所以李卓吾評點提醒讀者“不可草草看過”。清代觀鑒我齋《〈兒女英雄傳〉序》探討《水滸傳》作者改“聚義廳”為“忠義堂”的原因:“施耐庵見元臣之失臣道,予盜賊以愧朝臣,意在教忠,本平治以立言也。”(41)很顯然,改名為“忠義堂”,作者藉以突出“忠義”的主旨。《水滸傳》第八十一回《燕青月夜遇道君戴宗定計出樂和》,宋江派戴宗、燕青帶上聞煥章給宿元景太尉的書信,前往東京,希望有機會接受朝廷招安。燕青當面向宋徽宗表達希望接受招安的愿望,提到“忠義堂”:“燕青奏道:‘宋江這伙,旗上大書“替天行道”,堂設“忠義”為名,不敢侵占州府,不肯擾害良民,單殺貪官污吏,讒佞之人。只是早望招安,愿與國家出力。’(42)“聚義廳”與“忠義堂”,堂名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寓意相距甚遠。

  明清時期也有不少小說直接把“忠”“奸”等字眼嵌入小說,如明末時事小說《魏忠賢小說斥奸書》《遼海丹忠錄》等。明末佚名所撰時事小說《梼杌閑評》揭露宦官魏忠賢的行徑,雖沒有以“忠”“奸”命名,但取名“梼杌”,亦有寓意,《辭海》云:“梼杌,古代傳說中的怪獸名,常用以比喻惡人。”作者以“梼杌”鞭撻奸臣魏忠賢之流。

  《金瓶梅》是一部寓意很深的小說,小說以“官哥”“愛姐”作結,寓含孝義和仁愛之旨。清代張竹坡云:“《金瓶梅》,何為而有此書也哉?曰:此仁人志士、孝子悌弟不得于時,上不能問諸天,下不能告諸人,悲憤嗚唈,而作穢言以泄其憤也。……我何以知作者必仁人志士、孝子悌弟哉?我見作者之以孝哥結也。”(43)在《金瓶梅》第一百回《韓愛姐路遇二搗鬼普靜師幻化孝哥兒》回評中,張竹坡再次對“孝哥”一名寓意加以闡釋:“以搗兒、孝哥結者,孝弟乃為仁之本也。幻化孝哥,永錫爾類也。……嗚呼!結至孝字至矣哉!大矣哉!……第一回弟兄哥嫂以‘弟’字起,一百回幻化孝哥,以‘孝’字結,始悟此書,一部奸淫情事,俱是孝子悌弟窮途之淚。夫以孝弟起結之書,謂之曰淫書,此人真是不孝弟。”(44)張竹坡認為,《金瓶梅》以“孝哥”作結,表明作者意在宣傳志士孝子悌弟,宣揚孝道。《金瓶梅》中“愛姐”命名也有深刻的寓意,張竹坡《金瓶梅讀法》云:“《金瓶梅》是部改過的書,觀其以愛姐結便知。蓋欲以三年之艾,治七年之病也。”(45)在《金瓶梅》第九十八回《陳敬濟臨清逢舊識韓愛姐翠館遇情郎》的回評中,張竹坡稱:“此回以下,復蛇足愛姐何?蓋作者又為世之不改過者勸也,言如敬濟,經歷雪霜,備嘗甘苦,已當知改過,乃依然照舊行徑,貪財愛色,故愛姐來而金道復來看敬濟,言其飲酒宿娼,絕不改過也。雖有數年之艾在前,其如不肯灸何!故愛姐者,艾也,生以五月五日可知也。”(46)在《金瓶梅》第九十九回《劉二醉罵王六兒張勝竊聽陳敬濟》的回評中,張竹坡又指出:“此回乃完陳敬濟一人之案。其取禍被殺,總是不肯改過,故用以艾灸之,則愛姐乃所以守節也。且欲一部內之各色人等皆改過,故又以愛姐結于此,且不及于一百回。總之作者著此一書,以為好色貪財之病下一大大火艾也。”(47)《金瓶梅》中,愛姐生于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被稱為惡日,民間舉行插菖蒲、艾葉等活動以驅鬼、避疫,張竹坡認為,“愛姐”的“愛”音同“艾”,作者著書是為好色貪財之病“下一大大火艾也”。與此同時,以“愛姐”作結還有另外一層寓意,那就是通過愛姐為陳經濟守節的行為,作為西門慶等人貪淫的對照,歌頌仁愛和節義。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