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虛擬社會是社會關系的反映

2016-06-22 15:0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有話說
2016-06-22 15:07:36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作者: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 李 宇

  現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生成了與基于地域空間存在的現實社會完全不同的虛擬社會。人們將現代科學技術與人類情感因素進行有機結合,通過信息交流、知識傳遞促成了這種新型的社會形態。這種新的社會形態改變了人們傳統的思維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時也對社會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近年來,虛擬社會問題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學者們對虛擬社會做出了不同的解釋。第一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指高科技的網絡信息時代,把意識形態中的社會結構以數字化形式展示出來;第二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以互聯網為基礎和框架,人們以虛擬方式在其中展開活動而形成的社會關系體系;第三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一個基于互聯網技術發展而產生的具有獨特“實在”的社會場域,是作為轉型社會的信息化社會的產物;第四種解釋認為“虛擬社會”是在網絡空間中形成的一個全新社會,是現實的和想象的虛擬化產物。以上解釋盡管說法不同,但都闡明了虛擬社會的兩個共同特征:其一,虛擬社會以互聯網為依托;其二,虛擬社會是現實中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反映。這兩個特征雖在當下同時為人們所認知,但它們的產生卻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緊密相關。人們對虛擬社會的認知經歷了兩個階段,一個是偏于技術的信息社會,一個是偏于社會關系的網絡社會。

  對虛擬社會認知的兩個階段

  阿爾文·托夫勒認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過程經歷了三次浪潮的沖擊,每一次沖擊都會帶來社會生產力的大幅度提高和生產關系的急遽轉型,進而引發社會結構的重新構建。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甚至價值觀念,也會隨之改變,形成一種新的文明。托夫勒斷言,現在世界已經迎來了第三次浪潮,這就是產生于20世紀50年代以后,以信息技術為表征的“信息社會”文明。在信息社會里,整個社會結構都會發生改變。同質社會將被多樣性社會取代;生產經營上的大眾營銷將被市場細分取代;家庭結構開始分崩離析;大眾媒體分眾化;人們生活形態與價值觀也會趨于多元化。當今社會,正處在第二次浪潮文明和第三次浪潮文明的沖突期,或者說是轉型期。不論人們是否愿意承認,目前這種轉變已經對許多社會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信息社會的形成與發展是由技術進步推動的,其核心是20世紀90年代掀起的計算機技術革命和基于網絡技術構建起來的互聯網絡。它們的產生、演變以及各類軟件的持續開發,為現代“網絡社會”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曼紐爾·卡斯特認為,當代社會處于人類有史以來空前未有的大轉變和大挑戰之中。二戰以來,信息技術的發展實際上是全球化的推動力;20世紀80年代以后,信息技術革命和資本主義相結合,構造了一個新的社會形式,即網絡社會。其最根本的革命性質在于,它顛覆了人們傳統的空間和時間感受。在這里,固定的空間變成了“流動的空間”,利用高速傳播的影像信息,人們可以立即進入到一個不同的空間,并參與其中;并由此導致了“壓縮的時間”。這種變化,使得經濟活動更加高速,社會組織形式網絡化,人們的交往活動進一步加快,生活更為方便快捷。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