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 曉 謝宇野
“改水電花去近萬元,衛生間瓷磚貼得縫那么寬,天天都心急火燎催著我買這買那,跟以前的馬路裝修隊有啥區別?”滿懷希望嘗鮮互聯網家裝的鑫磊大失所望。筆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報價不透明、隱性收費多、設計不專業、材料以次充好、工期難保障……這些傳統裝修的“黑幕”在不少互聯網家裝平臺依然存在。
“懶人裝修”不省心
目前國內互聯網家裝平臺多達200家。以愛空間、家裝e站、蘑菇裝修等為代表的一站式平臺,有自己的施工團隊和材料采購渠道,從測量設計到采購施工全部能搞定;像土巴兔、齊家網、土撥鼠這樣的第三方平臺,則以促成撮合交易為主,消費者可以在網上發起“競標”,由平臺匹配幾家裝修公司供消費者挑選,消費者根據裝修公司提供的方案、設計、報價最終決定選擇哪一家。
然而,這些披著互聯網金色外衣的“新生兒”,能否真的像其標榜的那樣“省時、省心、省錢”呢?
上班族鑫磊懷揣著10萬元預算,計劃把家里改裝成北歐風格,對比再三,在網上選擇了一家互聯網家裝公司。價位合適,方案滿意,還可以每天在手機端監控裝修進展,不必天天盯著師傅,這讓鑫磊心中美滋滋的。
但這樣的好心情幾天后就煙消云散了。“水電改造基本完成,還沒驗收,可誰知道,報價時預收2000元,改完之后收費9917元?!宾卫诖笸驴嗨八娬媸茄b修大坑!”
消費者朱女士提起前一段時間家里重新裝修的經歷也是“窩火”。“設計師和項目經理,沒有一個人和我確認過設計圖紙,開工前也沒有把施工圖紙給我,最后還是在水電改造師傅那里拿到的?!敝炫坑行├Щ?,除了網上下單、移動支付,家裝O2O似乎看不出與傳統裝修的區別。
除了以上案例中這種施工質量粗糙、失誤頻出的狀況,互聯網家裝還存在不少其他問題。據了解,廣東一業主在裝修投訴曝光臺投訴,一家互聯網裝修公司收款后拒開發票,開發票則要收取業主17個點的稅費。通過其平臺購買的瓷磚,最后送來并使用的卻是不知名的產品。還有連鎖知名互聯網家裝品牌出現了“強制消費”“不合理收費”的投訴。
“互聯網+”淪為營銷手段?
程琳五年前裝修過一次,那時候還沒有時髦的互聯網家裝。回憶起那次經歷,她用“痛苦不堪”來形容。第二套房子裝修的時候,她決定找個放心的全包服務裝修公司,最后選擇了報價每平方米699元、號稱20天完工的愛空間。
雖然在手機上可以跟蹤施工進展,但她還是不太放心,經常去現場看看工人如何施工。
“裝修過程中也有一些小失誤或問題,但價格就是最初簽訂的價格,除了我自己后來增加的一些個性化設計,其他沒有什么新增費用,必須贊一下?!辈贿^,她告訴記者,實際完工時間近40天,因為周末小區不讓施工,個性化裝修項目也延長了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