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法律適用中的憲法實施有利于維護法制的統一
任何一個法治國家都要求該國的法律形成一個以憲法為首的、互不矛盾的、完整統一的體系,維護法制的統一是一項基本要求。法制統一的關鍵在于憲法權威的維護,只有一國中一切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包括它們的解釋)都向憲法這一國法制的最高標準看齊,不與憲法相抵觸,該國的法制才有可能統一。
維護憲法的權威和法制的統一,最重要的手段當然是違憲審查。但違憲審查只是事后的個別補救,而依憲釋法是法律適用者幾乎天天開展的經常性工作,且它能自覺保持整個法律體系符合憲法,其維護法制統一的作用不比違憲審查差,甚至有時更有成效。正如一位學者所指出的:合憲法律解釋(亦即“依憲釋法”)“更重視法規間動態的意義串聯,而非靜態的由上而下的統一。宣告法律違憲同樣有助于法律統一,但可能因此錯過了在代表立國理想的憲法與代表社會新動力的法律之間發現或創造妥協點的契機,只有透過合憲法律解釋的適當運用,可以使憲法條文之間、法律條文之間、乃至憲法與法律之間,更密切的整合,也使憲法的應然與社會的實然之間由辯證而統合。”(14)特別是在違憲審查尚未有效運作的我們國家,依憲釋法或許更應成為維持法制統一的重要路徑。
(三)法律適用中的憲法實施有助于憲法文化的建構
從世界范圍來看,幾乎所有國家都有憲法,但各國憲法的內容不盡相同,特別是各國憲法實施的結果差別很大。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憲法文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所謂憲法文化,是指一國公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有關憲法現象并直接影響人們憲法行為的、具有普遍性并相對穩定的社會心理和觀念的總稱,主要表現為社會普遍存在的憲法心理和憲法觀念。憲法文化影響著立憲的內容,更決定著行憲的結果。各國的憲政實踐充分表明,憲法文化是憲政得以存在和維持的重要基礎。沒有憲法文化,憲法就不可能真正得以實施,也就不可能有憲政。憲法文化層次低,憲法的實施狀況就差,憲政程度就低;憲法文化層次高,憲法的實施狀況就好,憲政程度就高。在很大程度上,一個國家的憲法文化決定著一個國家憲法的命運。(15)憲法文化的建構對于憲法的實施來說,是相當重要的。在很大程度上,中國憲法實施的未來命運取決于憲法文化的養成。(16)
然而,在培育一種尊憲、守憲、執憲、護憲的憲法文化方面,“依憲釋法”正好有助于做到這一點。“依憲釋法”要求廣大法律適用者在適用法律時依照憲法的規定及其精神來解釋相關的法律條款,這無疑可使憲法的理念和精神逐漸融入所有的行政執法和司法工作以及廣大公民的生活中去,將極大地推動全社會人人心中有憲法,個個講憲法,時時考慮到憲法,促進全社會憲法理念的普及、憲法意識的提升以及憲法文化的形成,進而推進憲法的全面貫徹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