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與孔子德性倫理學相關的一些問題
我們應當怎樣談德性倫理學在今天已經成為一個重要問題。一些西方哲學家新近提出一些標準,其中也包含一些差別,根據這些標準,他們可以把德性倫理學作為與康德的義務論和后果主義倫理學對立的倫理學來談論。他們中很多人同意,德性倫理學是一種強調品質和德性作為人的優良行動或實踐的內在動因作用的倫理學。以這種標準作為尺度,另一些哲學家把亞里士多德主義倫理學作為德性倫理學的一個樣本,一些哲學家把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和康德倫理學的一個重要部分都包括進來,而其他一些哲學家可以去談論一種休謨主義的德性倫理學。但奇怪的是,大多數西方哲學都沒有認真地考慮孔子的德性學說是否包含了一種德性倫理學的問題,盡管他們之中大多數人都承認孔子的德性學說強調人的品質和德性,并且非常明確地把它們看作內在于人的動因⑧。而且,既然以已提出的任何標準來看,孔子的德性學說都有理由被看作德性倫理學的另一樣本,那些反對這一點的哲學家將總是會發現,他們處在一種非常尷尬的境況,尤其是當他們試著與具有對中國文化傳統有所理解的學者溝通的時候。
因此,至少對于對儒學具有一種不同觀點的那些哲學家是這樣的:假如他們愿意去看清楚,孔子的確強調人的品質與德性,他對于人的德性的確具有一種體系,對于人的德性的確具有一種綜合的和視野寬闊的觀點,以及他的“為己”之學的學說非常明確地意味一種內在的定向和一種由內及外的進路的人文主義,就如在儒者中人所皆知的那樣,怎樣能夠恰當地談論孔子的德性思想將在很長時間里成為一個大問題。
斯洛特教授已經高尚地做出一項努力,在休謨主義和孟子的德性倫理學之間架起溝通的橋梁,并且把這兩者歸于情感主義德性倫理學名下⑨。斯洛特認為孟子具有一種與某種德性倫理學相聯系的倫理學,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⑩。
但是,孔子仍然在大多數西方哲學家的視野之外。許多西方哲學家迄今沒有去審視孔子的德性倫理學的部分理由在于,孔子的《論語》對于西方人而言是難于理解的,比孟子更難理解。這的確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一個事實。不過,這不能成為一個合理的辯護。因為,談論德性倫理學應當是人的實踐智慧的一項活動。
如果我們想去獲得一種對于所稱的德性倫理學的本真的普遍觀點,我們應當認真思考孔子關于人的德性思想。我們應當認真思考我們對于孔子人文主義根基的“為己”之學的德性倫理學該說些什么。我們似乎不需要把他的德性倫理學歸屬某種亞里士多德主義的、康德主義的,或休謨主義的德性倫理學名下(11)。孔子的德性倫理學的確就是孔子的,并且如此緊密地捆綁于他的人文主義。同時,我們也不會感到奇怪,在孔子的德性倫理學與亞里士多德主義德性倫理學之間能看到比較多的相互平行的東西,在它與其他的德性倫理學——例如康德主義倫理學和休謨主義倫理學——之間,則只能看到較少的這類東西,如果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