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論《文子》的禮學思想

2016-06-22 13:03 來源:《湖南大學學報》  我有話說
2016-06-22 13:03:45來源:《湖南大學學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不過,無論禮在現實社會中具有如何重要的作用,在推崇道、德的道家看來,道、德最高最根本的地位是無法否定的。《文子》秉承老子“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義,失義而后禮”(31)的思想,自覺維護道德的最高地位。“天地之道,以德為主,道為之命,物以自正。至微甚內,不以事貴,故不待功而立,不以位為尊,不待名而顯,不須禮而莊,不用兵而強。”(32)道之尊,德之貴,不須名位禮兵諸外物而尊顯。“誠能使神明定于天下,而心反其初,則民性善,民性善則天地陰陽從而包之,則財足而人贍,貪鄙忿爭之心不得生焉。仁義不用,而道德定于天下,而民不淫于采色,故德衰然后飾仁義,和失然后謂調聲,禮淫然后飾容。故知道德,然后知仁義不足行也,知仁義,然后知禮樂不足修也。”道德是本,禮樂是道德派生出來的,對于治理天下來說,是末之又末的手段,“禮法度數,形名比詳,治之末也”(33),禮是失去道德之后所采取的一種不得已的補救方法,“所以救敗也,非通治之道也”(34)。

  為什么禮的作用與道德相比會如此之微呢?《文子》對這個問題進行過深入思考。“文子[平王]問仁義禮何以薄于道德也?老子[文子]曰:為仁者,必以哀樂論之,為義者,必以取與明之,四海之內,哀樂不能遍,竭府庫之財貨,不足以贍萬民,故知不如修道而行德,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仁義因附,‘是以大丈夫居其厚,不居其薄’。夫禮者,實之文也,仁者,恩之效也。”(35)《文子》認為,仁義禮皆非人的本性中具有,必須依靠外力才能施加于個人身上,當外力一旦失去,仁義禮的效用也就會隨之消失,而行仁行義,必以哀樂取與,四海之內,可哀者眾,可樂者寡,可取者少,須與者多,外力不足以產生強大持久的作用,因之能發揮的效用就非常有限。而道德卻不然,它不依靠外力,無為而治,遵照人的本性,使其自然發展,“因天地之性,萬物自正而天下贍”,“以道治天下,非易人性也,因其所有而條暢之”(36),因此道的作用遠非仁義禮智所能及。

  《文子》這一思想是建立在道家人性善這一理論基礎之上的。先秦道家并沒有明白地說人性善,《老子》和《莊子》內七篇甚至沒有出現“性”字,自然也無明確的性善觀念,“但他們所說的德即等于后來所說的性,而德是道之一體,則他們實際也認為人性是善的。”(37)性來自于產生萬物的根源和世界的本體——道,因之性是美的、善的無疑。不過道家的性善論與儒家孟子的性善論又有本質區別。孟子認為,人的天性里就包含了仁義禮智諸般善的因素:“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38)仁義禮智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而社會上之所以會有惡,乃是因為沒有擴充這種本性。

  《文子》也認為人性本善,但其善的內涵主要是指自然天真,美好淳樸,“以道本人之性無邪穢,久湛于物即忘其本,即合于若性。衣食禮俗者,非人之性也,所受于外也。”(39)人秉道而生,所以天生就具有道的美好純潔本性,而仁義禮智是違背道的規律才產生的,不但無益于人的天性發展,還會破壞人的淳樸本性,是人性發展的障礙。就如水一樣,如果保持水的本性,不去無故攪動,水是會澄清的,但如不斷攪動,泥沙俱下,那么水就無法維持自身的本性保持清澈。人受外物的影響,長此以往就忘記了自己的本性。仁義禮智這些都是外加于人身上破壞人無邪本性的外物,在大道流行的至世是根本不會出現的,因此他們即使用于治世,其效用亦甚微。

  對于禮在現實生活中究竟能發揮多大作用,《文子》進行了具體描述:“古者修道德即正天下,修仁義即正一國,修禮智即正一鄉,德厚者大,德薄者小……上德者天下歸之,上仁者海內歸之,上義者一國歸之,上禮者一鄉歸之,無此四者,民不歸也。”(40)修道德能治好天下,萬民歸心,修禮智只能管理好一個鄉,與道德相比,禮的作用何其小哉!這與儒家推崇禮,認為維護天下國家的統治非禮不行的態度截然不同。孔子說:“為國以禮。”(41)荀子說:“禮者,政之也;為政不以禮,政不行矣。”(42)《禮記》更說:“民之所由生,禮為大……為政先禮,禮其政之本與!”(43)“禮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儐鬼神,考制度,別仁義,所以治政安君也。”(44)與道家視禮為治國的最末手段不同,在儒家看來,禮是治國之本,是治理天下最重要也最基本的手段,治政安君,非禮不行。儒道兩家對禮作用的認識何以會如此天壤之別呢?主要原因可能是兩者追求的目標不同。儒家以治國平天下為最高理想,膠著于現實社會與人生,其目標淺近而切實,因此有了禮就能解決基本的現實問題。道家以恢復人類最初的美好天性為最高境界,那種理想世界只有大道流行才能存在,不是任何人為努力能夠做到,而禮是人制定出來的,它當然無法解決人類自身的問題。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