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進入深水區,黨建更要科學化
——王長江教授在上海市社聯“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主題論壇上的演講
作者:中央黨校黨建教研部主任、一級教授,全國政協委員 王長江
改革開放的滄桑巨變,一方面得益于市場經濟的推動,另一方面得益于政治體制上進行了相應改革。當然,和現實需要相比,這方面的改革仍然不夠。但有些研究者不能正確地解讀兩者的關系,看不到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我們也在慢慢地改革政治體制和黨的領導體制,甚至還有人把黨政不分總結為我們體制的優點和成功的原因,進而從中得出不需要改革的結論。這是一種根本方向的誤識
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發揮黨的領導作用,是要領導老百姓發展自治制度,更好地保證老百姓當家做主,還是主要保證國家對基層的有效控制?當然,最理想的狀態是把這二者統一起來。但很顯然,在相當一部分黨員和干部看來,基層黨組織理所當然地體現為國家權力在基層的延伸。于是,基層黨組織變成國家權力的工具和政府的一條腿。這種狀況,與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的要求顯然是不相適應的
文化素質低,同樣可以搞出像樣的民主;而整體文化素質高的國家,有時民主也會出現亂象。弄清這個道理,我們黨和民主是什么關系,我們黨應該對民主采取什么態度,也就一目了然了。對我們來說,不存在搞不搞民主的選擇。我們唯一要關心的事情,是如何提高民主的水平。這是在對待民主問題上應當把握的邊界,有助于真正理解我們黨在其中應當擔負的使命和責任
當前,改革正在進入深水區。深水區改革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各種問題相互扭結、彼此交錯,而且只要這個問題足夠重要,都往往與黨的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改革深水區遇到的問題呈現出整體性、系統性、貫通性等新特征,這使得從規律的高度來認識和把握黨建新情況新問題,不僅顯得特別重要,而且格外迫切。
然而,在領導干部和理論工作者中,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似乎尚有不足。一些領導干部往往囿于傳統經驗,仍然在為用傳統的理念、思維方式和方法難以解決現實中黨的建設遇到的難題而困惑;一些理論工作者往往滿足于給黨的方方面面建設戴上“科學化”的帽子,甚至滿足于用“科學化”來闡釋現實,反倒淡化了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的主攻方向。
這種狀況說明,需要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對黨的建設科學化進行再認識。今天要講的觀點是:在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今天,必須牢牢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它是我們理解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所展現的錯綜復雜關系,并推動改革真正向縱深發展的鑰匙。
慎用“黨政分開”不等于黨政可以不分
這些年,黨建的加強有目共睹。對取得的成效,每個人都有實實在在的感受。那么,在充分肯定來之不易成就的前提下,如何評估黨的建設和黨的領導狀況?是仍然有不少問題,還是已經基本沒有問題?是仍需要進行改革和完善,還是已經很完善、不需要再提改革創新了?是應該繼續探索與時代相適應的治黨模式,還是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足可以推廣的制度和體制,乃至今后的主要任務不是繼續探索,而是總結、提煉呢?對上述問題的回答,不僅關系到對現狀的準確研判,更關系到黨和國家今后的走向,不得不思。
如今,黨的建設成就斐然,但在很多領域取得的成績仍然是初步的。一些表面性的問題解決了,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被遏制了,良好的政治生態卻還在形成過程中。實踐中的黨建比過去抓得扎實有效了,可與時代條件相適應的黨建科學理論、科學制度、科學方法尚在探索中。一句話,現實和黨的建設科學化的要求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因此,大力推進改革,包括黨自身的改革和黨的領導的改善,推進黨的建設科學化,仍然是我們應該堅持的方向。
以黨政關系為例。毫無疑問,執政黨就是掌握了公權力的黨。執政黨要處理的核心問題是黨和公權力的關系問題。獲得政權后,在沒有別的現成經驗可資借鑒的情況下,我們黨仿照前蘇聯,建立了一套過度集中的政治體制,出現了不少弊端。對這些問題,鄧小平同志是看到了的。他深刻總結教訓,作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是黨政分開”的重要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