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主義其實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近代帝國主義的概念是在對拿破侖三世(路易·波拿巴)的冒險主義的政治態(tài)勢進行評價時開始使用的(16),馬克思的用法也源于此(馬克思的《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第2章)。之后,霍布森(John Atkinson Hobson)(17)和列寧在《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中提出了為人們所熟知的帝國主義的經典概念。這一概念包含如下幾個特征:第一,是包含其中的特定的歷史性解釋,其支撐理論是獨特的發(fā)展階段論。例如,不論是列寧還是霍布森,他們研究的對象都是19世紀70年代維多利亞王朝末期到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時期的帝國主義。而將這之前的19世紀40年代-60年代(維多利亞王朝中期)的自由競爭、自由貿易時期視為帝國主義尚未形成,更沒有將更早的西班牙、葡萄牙的重商主義的帝國主義作為研究對象(18)。這是一種將19世紀70年代視為自由主義向帝國主義轉換的時代而將歷史割裂開來的觀點。第二,是向資本主義本身尋求帝國主義本質的傾向。例如,將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發(fā)展階段”的列寧的定義,以及試圖通過改良資本主義建立健全的帝國主義的霍布森的立場曾經廣泛流行,而試圖將帝國主義還原為資本主義去理解的本質還原論也曾出現過。與這一傾向緊密相連的是第三個特征,即通過資本輸出和國內消費不足來說明帝國主義形成的經濟中心論,這種觀點認為,特別是海外直接投資的出現標志著現代帝國主義的形成。
不過,隨著帝國主義概念的廣泛流行,這些特征逐漸顯現出重大缺陷,并日益與事實相背離。第一,即使是在自由競爭的時代(1840年-1860年),法國也曾相繼將阿爾及利亞、塞內加爾、南太平洋諸島、西貢等地劃歸為殖民地,而且已經將澳大利亞作為殖民地的英國也相繼把新西蘭、香港、納塔爾、緬甸、拉各斯劃歸殖民地,甚至在這一時期還將印度全部吞并。整個19世紀,不論是英國還是法國,都顯現出帝國主義的連續(xù)性。第二,帝國主義雖然曾在世界各地搶占戰(zhàn)略基地(包括貯碳港),但卻常常被證實并非完全是出于經濟動機。即便是將被納粹煽動起來的搶占領土的欲望以及純粹出于政治動機的強權政治的表現還原成資本主義的經濟原因的話,也是有問題的。按照馬克思的方法論(經濟學批判),資本主義的內在邏輯是以市民社會理論為媒介,在國家理論中得以概括,并以此為基礎展開國際貿易理論和世界市場理論的。帕尼奇和金丁也指出,帝國主義不是能夠從經濟階段論或危機論中直接推導出來的,需要在資本主義國家理論發(fā)展的基礎上加以理解。如果無視這種方法論的過程,使帝國主義理論跨越國家理論,直接與資本主義運動規(guī)律相連接的話,則是一種太過武斷的想法,這甚至會導致“國家的行政能力”失去對于帝國主義應有狀態(tài)的重要影響。為什么19世紀70年代以后,英國的領土擴張要求比以前更加高漲呢?真正的原因在于英國已無法通過自由貿易這種非正式手段來維系帝國了,在于英國力量不足了,而不在于自由主義時代突然轉變?yōu)榈蹏髁x時代了。第三,不論是消費過少,還是資本輸出,將帝國主義的建立與資本主義特定的經濟原因直接聯系,都是有說不通之處的。例如,帝國主義時代曾是全面的消費熱的時代(19)。帕尼奇和金丁曾指出,從“半饑餓狀態(tài)的消費水平”起,帝國主義各國的“大眾生活”“無論是于公還是于私都能感受到消費水平的提高”。而從資本輸出的角度看,也無法將其看成是帝國主義建立的主要原因。到1913年為止,英國的海外投資總額的1/4以上投到了非殖民地的拉丁美洲,包括這一事實在內,英國資本輸出的大部分被投到了能夠幫助英國擴大原材料生產的美國、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亞,而非帝國主義時代被吞并的非洲和亞洲。可見,為了尋找過剩資本的投放地而向海外尋求殖民地的說法,作為事實認識也是無法成立的。
產生上述難點的最大原因是,按照一般的理解,帝國主義與自由貿易(自由競爭)是無法同時存在的,它們是相互矛盾的一對對立的概念這樣一種思維,或者說,是只將武力奪取(吞并)領土作為帝國主義的特征這樣一種印象所致。如果將通過自由貿易實現經濟控制這一非正式的帝國主義考慮進來的話,實際上自由主義時期已經有了“自由貿易帝國主義”。首先提出這一問題的是之前提到的加拉格和羅賓遜,他們提出,19世紀的英國帝國主義一直試圖“可能的話通過非正式手段,必要時與正式手段并用,以確保維系其最高控制權”。拉丁美洲是前者的例子,印度是后者的例子。究竟采取怎樣的手段是依據當時的狀況而定的,即“正式帝國與非正式帝國本質上沒有區(qū)別,只是程度上有不同”罷了。因此,雖然印度是以非正式的英帝國開始的,但維多利亞女王繼位后(1877年)被編入正式的英帝國,戰(zhàn)后獨立后又回到英國的非正式帝國中。不去觸及政治方面的國家主權、經濟上通過自由貿易實行帝國主義支配的可能性,為“自由貿易帝國主義”開辟了道路。通過這種對帝國主義概念的擴充和更新,可以很好地把握過去那種沒有殖民地的帝國主義、通過自由貿易的國際標準強行實行支配的帝國主義以及不想承認自己是帝國主義等多種帝國主義形式的新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