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桂勇,2007,《鄰里政治:城市基層的權力操作策略與國家—社會的粘連模式》,《社會》第6期。
[10]黑格爾,1961,《法哲學原理》,范揚、張企泰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11]華爾德,1996,《共產黨社會的新傳統主義》,龔小夏譯,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中國)有限公司。
[12]華偉,2000,《單位制向社區制的回歸——中國城市基層社會管理體制50年變遷》,《戰略與管理》第1期。
[13]吉登斯,1998,《民族—國家與暴力》,胡宗澤等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14]焦長權,2014,《中國的國家與農民關系研究:“再認識”與“再出發”》,《中國農村觀察》第1期。
[15]金橋,2010,《基層權力運作的邏輯——上海社區實地研究》,《社會》第3期。
[16]敬乂嘉、劉春榮,2007,《居委會直選與城市基層治理——對2006年上海市居委會直接選舉的分析》,《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
[17]景躍進,2004,《政治空間的轉換——制度變遷與技術操作》,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8]李駿,2009,《住房產權與政治參與:中國城市的基層社區民主》,《社會學研究》第5期。
[19]李路路,2002,《論“單位”研究》,《社會學研究》第5期。
[20]李路路、李漢林,2000,《中國的單位組織——資源、權力與交換》,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1]李猛、周飛舟、李康,1996,《單位:制度化組織的內部機制》,《中國社會科學季刊》(香港),秋季卷。
[22]李友梅,2002,《基層社區組織的實際生活方式——對上海康健社區實地調查的初步認識》,《社會學研究》第4期。
[23]——,2003,《城市基層社會的深層權力秩序》,《江蘇社會科學》第6期。
[24]——,2007,《社區治理:公民社會的微觀基礎》,《社會》第2期。
[25]劉安,2009,《改革后中國市民社會研究述評與反思》,《人文雜志》第4期。
[26]——,2010,《社會學的“品格”和“國家與社會”關系之框架》,《學術交流》第11期。
[27]劉建軍,2000,《單位中國——社會調控體系重構中的組織個人、組織與國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