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從中華優秀典籍中汲取歷史智慧

2016-06-17 10:53 來源:中國文化報  我有話說
2016-06-17 10:53:41來源:中國文化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從典籍中汲取中國人民世代傳承的政治理想與民族品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富哲學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為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可以為治國理政提供有益啟示,也可以為道德建設提供有益啟發。”“今天,我們提倡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從中汲取豐富營養,否則就不會有生命力和影響力。”

  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家國天下、修齊治平的社會理想。

  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天人合一思維模式,天下為公的大同理想,以民為本的治國原則,和諧人際的倫理主張,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等,歷久彌新,幾千年來一直代表著中國社會的主流價值取向。《禮記·大學》言:“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其中,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個人層面的要求,齊家是社會層面的要求,治國平天下是國家層面的要求。今天我們提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將國家、社會和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正是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把對個人、社會的教化同對國家的治理相結合的思想精髓。這也正是中華民族雖歷經內憂外患仍能自立自強、昂首前進的內在動力,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其深遠影響波及整個世界。

  要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天下為公、為政以德的政治主張。

  “天下為公”是中國古代美好的社會政治理想。《尚書·泰誓》中就有設君利群政治觀念的萌芽。《管子·任法》提出“任公不任私”。《呂氏春秋》提出“貴公”“利群”的政治主張。《貞觀政要·公平》中記載了唐太宗“古者稱至公者,蓋謂平恕無私”的政治理念。宋初“三先生”之一的胡瑗倡導“一謀一慮,必以天下之利存于心”,主張“雖旁行于天下之間,亦無私邪淫過流蕩之事,所以然者,蓋至公至正而致然也”,描繪了“以正性制之耳,不私于己而于天下同也”的政治理想;張載則從方法上提出“心既虛則公平,公平則是非較然易見,當為不當為之事自知”。南宋朱熹也有“一心可以興邦,一心可以喪邦,只在公私之間爾”的觀念。清初思想家賡續前代“天下為公”的思想,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主張:“不以一己之利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為害,而使天下釋其害。”王夫之在《黃書》提出“勿任意見之私”,在《讀通鑒論》中標舉“必循天下之公”。近代孫中山,則終其一生踐行“天下為公”的理想。

  中國儒家思想強調為政以仁、以德,其中還包含著深刻的廉政思想內涵。《尚書·呂刑》記載了“惟官、惟反、惟內、惟貨、惟來”的“五過之疵”,其中就蘊含著廉政思想。《周禮》提出考察官吏的“六廉”標準: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將“廉”作為官員行為的基本要求。《墨子·修身》將“廉、義、愛、哀”視為人的四種基本道德規范。《孟子·離婁下》將不取身外之物和不義之財視為廉,提出“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廉”。《管子·牧民》將為政之廉提升到關系國家命運的高度,提出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韓非子·六反》認為實現廉政的根本途徑在于法治,提出“明主之治國也,眾其守而重其罪,使民以法禁而不以廉止。”宋代司馬光則認為廉政是關乎治國理政成敗的關鍵因素,提出:“吏不廉平,則治道衰。”從歷史典籍中考察歷朝歷代反腐倡廉的成敗得失,可以給人以深刻啟迪,有利于我們運用歷史智慧推進反腐倡廉建設。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