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從教育思維到教育實踐
教育思維不可能只有一個,這是首先因為教育觀是各種各樣的,其次,即使同一種教育觀,不同的主體在其支配下也會因個人主觀世界的差異而有不同的教育操作構思。預先說明這一點是要言明教育思維在教育理論與實踐之間是一種具體的、現實的存在,并不只是塑造一個中介論模型所需要的抽象概念。不過,我們探討“從教育思維到教育實踐”又只能在抽象的意義上進行,這同樣是因為現實的教育思維是多樣的,只有在一般的意義上弄清機理,才能獲得普遍意義上的方法。教育思維的核心是教育操作思路,讓一種操作思路走向實踐,必然意味著讓這種思路走進實踐者的頭腦。那么,知道了實踐者獲得并認可了一種教育操作思路之后所發生的積極效果,也就容易理解“從教育思維到教育實踐”的實質。
實踐者獲得和認可一種教育思維是教育思維走向教育實踐的第一步,在這一階段,外在于主體的教育思維進入了主體的主觀結構,且因為有認知基礎上的價值認同,從而成為一定主體自我立場的有機構成。也可以說,原先外在的教育思維被轉化為實踐者自己的教育思維。自然的結果就是:1.實踐者用行動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教育思維;2.實踐者以自己的教育思維為標準反思自己的實踐、批評他人的實踐。當這兩種情形發生的時候,教育思維也就走進教育實踐了。
實踐者用行動的方式實現自己的教育思維有兩種基本的可能。一是實踐者根據實際的教育情境特征把教育操作思路轉化為現實的教育活動方案。這里雖然說的是轉化,實際上是把相對抽象的教育操作思路融進具體的教育任務的完成過程。好比杜威的“從做中學”,就是一種教育操作思路,在現實中實現“從做中學”,就是要確定從什么樣的做中學什么。二是實踐者因把某種教育操作思路固化于個人主觀世界,從而可以省略設計的環節,幾乎自動化地制造著某種教育操作思路的行動版本。顯而易見,第二種情形比第一種情形更加深入,無疑也是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共同追求的一種結果。
實踐者以自己的教育思維為標準反思自己的實踐,批評他人的實踐,是教育思維走向教育實踐的重要形式。一般而言,對于一個實踐者來說,僅當他自己在較深刻和投入的水平上踐行一種思想時,才會把這種思想當作反思自身和批評他人的依據。事實上,教育思維走向教育實踐,既要借助實踐者,同時就是走向實踐者,走向他們的思想結構,并通過他們的思想結構走向教育行動。現在,教育系統做了很多讓教育理論和思想走向實踐者的傳播工作,這是十分重要的,但須知傳播主要解決的是讓實踐者“知道”教育理論和思想的問題,連同實踐者對教育理論和思想的“信服”問題也不可能完全解決。需要解決的更重要的問題是教育理論和思想被實踐者知道以后進一步的命運,這就不是傳播可以解決的問題,即使最終只能由實踐者自己解決,我們也應為他們提供一般方法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