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新媒體視域下的智能手機

2016-06-16 09:55 來源:《視聽》  我有話說
2016-06-16 09:55:43來源:《視聽》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作者: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碩士生 徐 媛

  【摘要】在新舊媒體融合發展的大趨勢之下,全新的智能手機作為一種交往的載體,儼然成為人們討論的重要課題。手機發展至現在,帶給人們巨大的便利,滲透進人們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但在此優勢的表征之下,卻隱藏著巨大的異化性隱患。本文主要從主體性的弱化與喪失、“碎片化”的社會關系與“中斷”的時代、虛擬“圈子”與想象中的“在場”、符號與身份的呈現四個方面對手機給人們帶來的一系列異化性表現進行批判性分析。

  【關鍵詞】新媒體;智能手機;異化

  從1973年第一部民用手機誕生至今,歷經40多年的時間,手機由只能通話和信息發送的非智能機發展到具有獨立操作系統的強大的智能媒體終端。在新媒體的視域下,手機憑借其便攜式、交互性、融合性等特征,被學者稱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之后的第五種大眾傳媒。在優秀特質的助力下,智能手機逐漸侵入人們的日常生活,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行為方式。手機與人們形影為伴,在產生便利之際,也對社會與個人產生了巨大的異化影響。

  一、主體性的弱化與喪失

  如今人們每時每刻都離不開手機,無論是物象身體還是潛意識,手機融入人們的身體,逐漸變成了人的某個器官,成為我們身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手機是一個針對遠距離的人說話的器官,因為有了手機,人的語言能力“增強”了,人們可以將語言傳送到非常遙遠的地方。它是人體器官的延伸,深深植根于人體中,以此來彰顯自己的意義,手機的器官化功能在此過程中日益被強化。手機的接觸與使用已經超越了年齡的限制,從幼兒期到成年期再到老年期,手機無不如影隨形,融入生活。這個過程是潛移默化的,也是自然而然的,沒有人去反對它,當然,也沒有人懷疑過它。最終,每個人和這個智能的機器相伴終生。手機APP的第三方應用程序被廣泛應用,地圖導航、電子閱讀、快捷支付等等頗受青睞。但是,人們可曾想過,當我們過分地依賴手機的各種功能,我們真的是手機的主人嗎?而事實恰好相反,人們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逐漸被馴化成為一個服從手機法則的規訓了的動物,并陷入了手機的包圍中,手機在某種程度上控制了人們的生活并開始侵蝕人內在的意義世界。我們以為自己控制著手機,但由于對于物的過分依賴,實際上手機奴役著我們,人們喪失了自由。如此是人們生產與消費的顛覆,是主體與創造物的反轉,最終,人依附于自己的創造物從而失去人的主體屬性。

  新媒體技術的不斷發展促使手機以更快的速度更新換代,人們在過度依賴手機的同時逐漸喪失了自主性、批判性與否定性,受制于手機,也可以說,人一旦進入了“手機人”的狀態,并不是作為一種工具對自身器官的功能性延伸,而是弱化與磨滅主體性,最終形成像馬爾庫塞筆下所說的單向度的人——主體性缺失的異化的人并且始終沒有辦法裸身返還。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