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論經濟社會的五大發展新理念

2016-06-16 10:14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  我有話說
2016-06-16 10:14:05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三、五大發展新理念助推全面實現小康生活

  讓全國人民共享小康生活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向全國人民做出的莊嚴承諾。自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以來,黨的歷屆領導集體和全國人民為實現這一目標矢志不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全面推展和不斷深入,其內涵、意義和措施不斷得到豐富和發展。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人民生活總體上實現小康的情況下,中共十六大進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把“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作為建設的標準,并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中共十七大則對小康社會建設提出了10個方面的新要求。中共十八大報告根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從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民主不斷擴大等5個方面充實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和新的階段性特征,又提出了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五個方面的新的目標要求,并在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下,以問題為導向、以補齊短板為重點,以精準措施為抓手,提出了300項左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具體舉措。

  在五大發展新理念中,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協調是可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綠色是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標尺,開放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在本質。就五大理念的關系而言,創新是其中的核心內涵,任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離不開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協調、綠色和開放是經濟社會全面均衡發展的客觀必然,共享是前四大理念的目的和歸宿,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相互貫通相互聯系的有機整體。從這個意義上說,五大發展新理念貫穿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和具體措施都和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息息相關,反映了人民對美好小康生活的新期待。

  五中全會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明顯加大,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加快提高。這就要求加大經濟結構優化調整的力度,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在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提高居民收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的基礎上,以消費的增長推動經濟的轉型升級。可以看出,全體人民都能從這一過程中受益。

  五中全會提出了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的新的目標要求,在就業、教育、文化、社保、醫療、住房等公共服務體系的健全和完善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建議,特別是提出要實施脫貧攻堅工程,通過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具體舉措,完成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艱巨任務。通過城鄉一體化的均衡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推進新農村建設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解決好制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農”問題。加快落實中央確定的使1億左右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的目標,通過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讓廣大農民工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定居落戶,并使他們在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醫療、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均等的公共服務。解決好這些問題,是穩定經濟增長、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共享小康生活的必然要求。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