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隊伍建設:堅持以專業化推動職業化
2004年中央16號文件頒布以來,大多數高校都按照要求配備了專職輔導員,教育部及各級教育部門、高校對輔導員隊伍進行了多種專業化培訓,還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扶持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政策,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正在逐步實現專業化的發展目標。
2014年,教育部出臺了《高校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暫行)》,明確要求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在實現專業化的同時,還應實現職業化發展。由于這一要求與高校人事管理制度不對接,高校輔導員隊伍仍然普遍存在流動過快等現象,輔導員崗位事實上成為高校的一個過渡性工作崗位,很難成為職業性的崗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壓力大、事務雜、投入多等,輔導員普遍缺乏職業的歸屬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則是由于許多高校對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的目標定位不清晰,對輔導員職業化發展缺乏明確的、必要的政策支持,有的高校甚至鼓勵輔導員到一定期限后就轉崗。由于轉崗過快,高校輔導員隊伍出現了普遍低齡化的現象,這不利于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進程中,需要有一批優秀的、愿意和能夠在較長時間內甚至是終身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輔導員。高校促進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是改革輔導員的管理機制。許多高校輔導員人事管理在院(系),學校職能部門主要是通過業務指導、考核評估及政策控制來間接地行使管理權。這有利于輔導員結合專業人才培養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同時也存在輔導員職業化發展通道缺乏的弊端。近些年來一些高校試行輔導員由學校直管,這有利于輔導員的調配和培養。高校應當結合實際對輔導員的管理機制進行改革,在堅持輔導員由院(系)管理的基礎上,可探索部分走職業化發展道路的輔導員由學校直管的機制。
二是建立輔導員合理的分流機制。既要合理地將大部分輔導員分流到不同的教學、管理崗位,以人員流動帶來隊伍的活力,又要鼓勵一部分優秀的輔導員繼續留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線,創造條件推動他們向職業化發展。高校一方面要提高輔導員工作的待遇和地位,增強輔導員崗位的吸引力,營造輔導員想干、愿干、樂干的良好氛圍;另一方面要在制度上規范輔導員的轉崗分流工作,使之合理、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