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以互聯網思維不斷探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規律。互聯網是一個自由、個性的空間,在思維上就是人人主體,即“人人助我思,我思助人人”;同時,互聯網又是一個平等、開放的空間,在思維上就是各種平臺資源“共建、共享、互聯、互通”。因此,以互聯網思維推動大學生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發展,既要遵循互聯網發展的基本規律,又要努力探索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發展規律,如堅持思想的主導性和文化的多樣性,堅持主客體之間的平等性、民主性與交互性,堅持網絡引導與風險防范并重等。
二是以互聯網方式不斷深化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聯網+”模式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建設品牌網絡資源和平臺,既能夠讓學生“進得來、留得住、裝得下”,也要讓學生樂于參與這些資源和平臺建設,使互聯網成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引擎。同時,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方式方法上要按互聯網的方式去創新,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學會用網絡語言、網絡工具與學生溝通,學會用網絡數據、網絡工具來分析學生思想和行為的變化,學會用網絡平臺和網絡空間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等。
三是以互聯網技術不斷優化學生事務管理服務流程。當前大學生“無人不網、無時不網、無處不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互聯網的數據集成、信息動態管理、數據移動推送等先進技術,對學生事務管理服務的流程進行再造,用網絡工具代替紙介工具、用自助服務代替人工服務,體現網絡事務管理服務的即時性和便捷性。同時,利用校園網監控、校園卡使用、學生信息管理等多系統數據融合,既可以構建學生在校期間信息動態管理的網格化系統,又可以構建學生從進校到畢業離校全程一體化的綜合數據信息服務系統。此外,還可以利用網絡技術將一些社會化服務引進到校園,如火車票自售機、銀行存取款機等。
四是以互聯網大數據不斷挖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互聯網+”大數據有三級架構:第一層是消息層,主要是采集和分發所產生的信息數據,如通過網站發布通知、內容搜索等;第二層是工作層,主要是基于實際應用所產生的信息數據,如通過數據交換平臺,不同部門的信息為一個或多個部門所用等;第三層是有著某種關聯的、需要通過一定的數據分析才能加以利用的信息數據,如通過對某些關聯信息進行分析,可以預測或判斷可能發生的事件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第一、第二層級的數據信息可以較為熟練地使用,但對第三個層級的數據信息還缺乏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