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禮與上帝鬼神
《禮運》第三部分抄自先秦文獻,共三段: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于鬼神。及其死也,升屋而號,告曰:‘皋某復。’然后飯腥而苴孰。故天望而地藏也,體魄則降,知氣在上。故死者北首,生者南鄉,皆從其初。
昔者先王未有宮室,冬則居營窟,夏則居橧巢。未有火化,食草木之實,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為臺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故玄酒在室,醴醆在戶,粢醍在堂,澄酒在下,陳其犧牲,備其鼎俎,列其琴瑟,管磬鐘鼓。修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齊上下,夫婦有所,是謂承天之祜。作其祝號,玄酒以祭,薦其血毛,腥其俎,孰其殽,與其越席,疏布以冪,衣其澣帛,醴醆以獻,薦其燔炙,君與夫人交獻,以嘉魂魄,是謂合莫。然后退而合亨,體其犬豕牛羊,實其簠簋籩豆铏羹,祝以孝告,嘏以慈告,是謂大祥。此禮之大成也。
這三段話《孔子家語》既收入其《禮運》中,又收入其《問禮》,這種重復收錄,可見其編輯成書的粗忽。
這三段話表達了幾點重要思想:
1)禮始于飲食。《說文》:“禮、履也,所以祀神致福也。從示從豐,豐,亦聲。”徐顥《說文解字注箋》:“禮之名起于事神,引伸為凡禮儀之禮。豐本古禮字。”甲骨文“豐”乃祭器,象二玉在器之形。祭神有器具、祭品和儀式、歌舞等。“殷人率民以事神”,以周祭祭祀祖先,常以數十牛或俘虜獻祭。《周易》說:“東鄰殺牛,不如西鄰之薄祭,實受其福。”周人簿祭,以食物等作祭品。《禮運》從飲食祭神講禮,取“不忘本”“報恩”之義。“從其初”即人之生始于飲食,祭亦如此。
2)飲食器具衣服等隨時代進步,后圣與先王不同,但“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之報恩反本,是沒有改變的。“事鬼神上帝”居于禮的首要地位。
3)禮之“大成”說。“大成”即完滿實現對先祖鬼神的“孝”“慈”、祭祀而達于家和國治之最高境界,凸顯鬼神之人格性,與周初《詩經》所記祭祀、孝享之心境很相似。《谷風之什·楚茨》說:“工祝致告,徂賚孝孫。苾芬孝祀,神嗜飲食。卜爾百福,如幾如式。既齊既稷,既匡既敕。永錫爾極,時萬時億。禮儀既備,鐘鼓既戒。孝孫徂位,工祝致告。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神保聿歸。諸宰君婦,廢徹不遲。諸父兄弟,備言燕私。樂具入奏,以綏后祿。爾肴既將,莫怨具慶。既醉既飽,小大稽首。神嗜飲食,使君壽考。孔惠孔時,維其盡之。子子孫孫,勿替引之。”《禮運》所述,與此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