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深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和建設的新空間

2016-06-15 11:22 來源:《湖北社會科學》  我有話說
2016-06-15 11:22:29來源:《湖北社會科學》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三、課堂教學的基點: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

  胡錦濤曾對思政課效果表示憂慮,距作出把它建設成“學生真心喜歡、終身受益”的課程的批示已10周年了。當前,對思政課現狀的評價眾說紛紜,即使主流媒體的評價也出現了對立:有的說思政課10年建設已“從根本上改變了教師不喜歡教、學生不喜歡學”的狀況,90%以上大學生的評價是“很滿意”和“比較滿意”;但也有的說大學生依然“被教條化的、死記硬背的思政課給嚇怕了”,總體是“學生不歡迎,老師很茫然”,“課堂理論脫離實際”,“學生學是為了湊學分”,“教師講自己也不相信的東西”,“是為了湊工分”。

  客觀地說,10年來思政課有了很大改進,教和學兩方面的積極性都有了調動,教學效果逐步提升,針對性和有效性在增強。然而,我們在抵制抹黑思政課言論的同時,對于所謂“90%以上滿意”的調研結果也不必過于認真,因為那些應付檢查而“進行”的調研,“水分”大得很。有一個較普遍的現象能夠真實反映思政課的現狀:大多數高校最受學生歡迎教師中的前10名,思政課教師大多能躋身其間,而最差教師的評選,思政課教師難逃脫榜上有名。更重要的問題在于,思政課的投入產出比不高,亦即10年成績,與各級領導部門和教師投入的巨大財力物力精力相比,還不相稱。

  這一狀況存在的深層次原因,在于課堂教學方面還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其一,教學目標的定位,是以自上而下的意識形態認同為本,還是以自下而上的大學生需求為本?其二,教學設計的重點,是以方法為主,還是以內容為主?其三,理論聯系實際原則的貫徹,是強調對現實的辯護,還是強調對現存的批判?其四,教學語言的運用,應該是“照本宣科”,還是體現“學術自由”?只有在思路上厘清這些結構性問題,才能進一步從整體上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首先,關于教學目標定位,應強調“以育人為本”,即把對馬克思主義和黨的創新理論的認同,與滿足大學生的成才需求特別是培養創新人才結合起來。思政課的教學目標不應只是以黨的意識形態為本,因為黨的意識形態工作的要求有復雜的層次性,思政課的教學對象絕大部分不是未來黨的領導干部,同時,作為平均每周不到2學時的公共課教學,也不可能讓學生系統地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如果不考慮學生成才的需求,思政課便缺乏針對性。當然,也不能籠統地提“以學生為本”,因為學生的需求也是多方面多層次的,思政課不可能去回答學生提出的所有問題;同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需要通過思政課以獲得大學生的政治認同的。

  馬克思說:“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2](p11)所謂以“育人為本”,就是實現意識形態目標和大學生成才需求的“內在融合”。這一“融合”對思政課具有內在的可能性,因為大學生科學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乃至職業理想,有讀懂當代中國大局和把握未來發展大勢的需求;而馬克思主義所蘊涵的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辯證法思想,具有科學把握現實社會矛盾和解決矛盾去向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導向。

  其次,由此所決定的課堂教學的重點,應該致力于培養學生的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想要登上科學的高峰,究竟是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習近平也強調:中國這樣一個有著13億人口的大國,面對著十分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如果缺乏理論思維的有力支撐,是難以戰勝各種風險和困難的。無論今天的大學教育是“大眾教育”還是“精英教育”,當代大學生都是實現中國夢的“中堅”力量,因而他們應該既具有世界眼光、又具有中國情懷,既顯現個性特征、又富有社會責任,既有戰略視野、又有實干精神,既對社會弊端憤世嫉俗、又能對社會矛盾持理性態度,既不妄自菲薄,又不妄自尊大,這就需要培養理論思維能力和價值判斷能力。思政課教學方法的使用,應該圍繞這一功能的實現而設計,而不能僅僅為提高到課率而異化為娛樂化的手段。如果我們的大學生還只是停留在感性甚至“動漫”思維的層面,其他課程又越來越功利的情況下,為(學)時不多的思政課,不能幫助學生提高理論思維和價值判斷能力,那對于民族的前途是很可悲的。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