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汝杰? 袁曉寒
【摘要】隨著當代影視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影視劇制作流程、各個部門的研究也更加系統和完善。但是對于影視劇制作后期當中角色配音的訓練方法、創作過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梳理。本文主要探索配音演員如何在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語言特征,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與演員的心理節奏一致,帶動外部語言節奏的一致。本文試圖尋找出一條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以期對我國的影視劇角色配音產生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角色配音;性格塑造;規定情境;角色動作
隨著當代影視劇市場的蓬勃發展,對影視劇制作流程、各個部門的研究也更加系統和完善。但是對于影視劇制作后期角色配音的訓練方法、創作過程等方面尚缺乏更加系統和全面的梳理。影視劇作品中,時有演員表演和演員的語言表達不一致的情況出現,有口型不一致,也有配音形象與畫面角色形象不一致的情況。如何在劇本提供的規定情境下,分析角色的性格特點和語言特征,潛入角色的情感世界,從而達到與演員的心理節奏一致,帶動外部語言節奏的一致,仍然是值得深入探究的課題。本文結合試圖尋找出一條影視劇角色配音的音聲形象化途徑,以期對我國的影視劇角色配音產生積極的借鑒意義,解決影視劇配音中“只聽聲不見情”、虛假做作的問題。
一、挖掘規定情境,貼合角色動作
由于錄音棚租賃成本較高,后期制作時間緊張,配音演員進入錄音棚后,多數情況下沒有時間細致分析備稿,造成了多數配音演員拿起稿件,對照畫面就開始配音。對于故事情境無暇分析,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配音時情感虛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談到演員創作角色時寫道:“首先你應當把從劇本中、從導演的排演中、從演員自己的幻想里取得的一切‘規定情境’,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想象一下……假使把這一切都做到了,那么你們內心便會自然而然地產生熱情的真實和情感的逼真。[1]”可見,演員要飾演角色首先要從劇本出發,從劇本的臺詞和故事中分析規定情境、分析人物、人物關系、劇中的事件,運用自己的生活體驗和藝術想象力去豐富規定情境,從而激發真實的情感體驗。反觀配音演員亦是如此,在發聲前,首先要定調,這個基調從哪來?即從劇本中來,挖掘規定情境,進入情境,才能與原片中角色的行動保持一致,才能達到言而由衷。這當中提到的“規定情境”即為“演員扮演的角色面臨身處的各種情況的總稱。包括劇本的情節、事件、時代、劇情發生的時間和地點,人物活動的環境、人物關系,人物在此之前和此時此刻所處的情況的總稱。[2]”具體在分析規定情境時,應該抓住劇本中三個方面:人物所處的環境,時間,地點。(包括時代背景,風俗民俗等);過去與現在發生的多種多樣的事件。必須強調是對人直接影響的事件;關系——人與人的關系[3]。
這三個方面是演員進行創作的基礎,亦是配音演員獻聲的基礎。例如在影視劇《我的野蠻女友》中,男主角牽牛送女孩宋明熙回家,兩人在地鐵上玩游戲,在商量贏者的獎勵時,牽牛趴在明熙的耳邊說:“一個吻怎么樣?”這句話既是在地鐵這一公眾場合說出的,又是趴在女孩耳邊說出的,怕被別的乘客聽見。兩人的關系是戀愛關系,就決定了牽牛的語氣絕不是隨意的說出,而是充滿了愛情關系的進一步試探。可見,只有把規定情境分析透徹了,我們才能明白角色的心理欲求究竟是什么,為了達到這一心理欲求,角色會做出什么樣的動作,配音演員的語言才能貼合原片中角色的心理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