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ㄈ┧枷霑r政融匯者:澎湃新聞
2014年,脫胎于上海報業集團旗下《東方早報》的新媒體項目“澎湃新聞”成功上線,它擁有網頁、WAP、手機APP應用等一系列傳播終端,以思想和時政新聞為主要傳播內容,擅長時政新聞的深度報道與分析?!芭炫刃侣劇痹诿襟w創新方面做的未必是最好的,但是它卻開創了新聞產業供給側改革的新范式,其新聞生產實踐的重要的價值與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澎湃新聞”堅持開放式的生產機制,與優秀的時政思想類優秀內容團隊進行各種形式的合作,積極探索“策展”式的新聞生產模式,調動一切創意與策劃資源為新聞生產服務;第二,“澎湃新聞”致力于新聞內容的交互式生產,強化新聞追問功能與新聞跟蹤功能,暢通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評論和反饋渠道,高度重視受眾原創內容的發現和挖掘,極大地提高了UGC(用戶原創內容)轉化為新聞素材源的可能性;第三,借助集團資本投放,傾力打造特色品牌,做強時政內容報道,以優質原創新聞產品為牽引,迅速搶占“兩微一端”媒體傳播新陣地,延伸新聞產業鏈,全面提升供給水平,實現新聞價值的傳承與內生增長。
四、結束語
在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加速融合、媒介格局深刻演變的今天,新聞生產必須實現創新發展,必須遵循新聞傳播規律,適應新興媒體發展特點,強化互聯網思維,融通思變,積極推動新聞信息產品供給體制的轉型與創新,發展新聞傳播新業態,探索新聞采編新流程,拓展新聞供給新渠道,創造融合發展新模式,有效整合各種媒介資源與生產要素,讓勞動力、技術、資本等創造新聞產能的源泉充分涌流,使新聞生產力得到極大釋放。要堅持內容建設為根本,通過專業、權威的新聞報道滿足受眾的剛性信息需求,發揮輿論在社會中的引導作用,同時保持對受眾需求新變化的高度關注與實時追蹤,不斷增加多樣化、個性化的訂制信息產品供給;要優化新聞信息生產模式,綜合運用融媒體技術打造多功能、一體化的新聞信息采編制作平臺,促進新聞信息傳統生產方式向即時生產、數字化生產、受眾參與生產等新方式的轉變,在一次采編過程中實現新聞信息產品的多種生成以及多終端投放,提升新聞生產力和產品競爭力;要強化信息服務意識,重視用戶關系的建設與維護,以用戶需求為導向,借助大數據、云計算等信息技術研究分析用戶的信息接收習慣,實現新聞信息的精準供給與投放,培育互動思維,完善互動機制,提高用戶對新聞信息的關注度與參與度,在交互情境下不斷提升用戶滿意度。綜上所述,我們要調動一切資源和力量實現新聞產業的供給側改革,使新聞產業煥發出更強大的生機與活力。
參考文獻:
[2]羅文霞.淺論中國傳媒業資本運營創新[J].經濟研究導刊,2013(12).
[3]彭蘭.網絡傳播[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4]張志安.中國新聞業年度觀察報告(2015)[M].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5.
[5]宋周鶯,劉衛東.中國信息化發展進程及其時空格局分析[J].地理科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