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產業供給側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2016-06-15 09:43 來源:《西部學刊》  我有話說
2016-06-15 09:43:00來源:《西部學刊》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作者:天津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碩士研究生 刁文朝

  【摘要】新聞產業是以新聞信息為主要產品,反映國家和地區現狀、傳播社會消息、呈現時代面貌的信息業態,自誕生以來就肩負著重要使命。作為人類社會的信息樞紐,新聞產業在當今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發揮著比以往更加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與普及,新聞產業傳統的生產方式已難以為繼,依托單一媒介形態進行的新聞生產已不能適應社會需要,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的催化之下,媒介融合已成為新聞產業發展的新常態。為應對媒介格局的深刻演變,新聞產業必須生成新思維、擁抱新技術、打造新業態、實現新發展,在新聞信息產品的供給端不斷發力。本文將立足新聞學和經濟學的二元交叉視角,結合經濟領域“供給側改革”的相關理念,探究新聞產業發展的新路徑。

  【關鍵詞】媒介融合;新聞產業;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是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提出的中國經濟治理與發展的新思路和新概念,即: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結構性改革,優化供給體系,提高供給效率,促進經濟發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旨在調整經濟結構,使生產要素實現最優配置,提升經濟發展效益。我國宏觀經濟政策曾長期強調“需求管理”,即依靠投資、消費、出口三駕馬車擴大有效需求,拉動經濟增長,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內國際經濟形勢日趨復雜,經濟增長放緩,需求刺激效果式微,經濟決策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實踐中參透了需求不足的表象,洞悉了供需錯配的實質,并逐漸意識到:優化配置供給側的勞動力、土地、資本、技術創新四大生產要素,提高產品供給的數量與質量,方為解決經濟問題的一劑良方。

  作為文化產業參與國民經濟核算的新聞傳媒業本身就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經濟改革的方略理應在新聞傳媒業的變化與發展之中得到充分體現,因此,供給側改革的思路與范式完全可以嫁接和遷移到新聞產業的改革土壤之中。報紙的訂閱量、新聞廣播的收聽率以及電視新聞節目的收視率是衡量受眾對新聞信息產品有效需求的重要指標,上述三者近年來的確呈現出不斷下降的趨勢,但此種趨勢變化揭示出的并不是受眾需求的疲軟,而是新聞信息產品的供需錯位。在社會信息化時空格局加速形成的今天,人們要想實現對環境的全面感知,就必須更加依賴于對信息的獲取,受眾對新聞信息產品的需求只會成倍增長而不會萎縮,時代和受眾否定的只是傳統的、落后的新聞信息生產方式和產品形態,而不是新聞信息本身,受眾需求會不斷地以更加新穎的形式呈現出來。毋庸置疑,新聞產業的出路和未來在于能否堅持以受眾需求為導向,淘汰落后新聞信息產能,優化新聞信息產品的供給結構。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