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何勤華:《關于西方憲法史研究的幾點思考》,《北方法學》2007年第1期,第140頁。學界相似的表述極多,擇其要者可參見朱景文主編:《對西方法律傳統的挑戰》,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頁;薛軍:《羅馬公法與現代歐洲憲政》,載費安玲等著:《從羅馬法走來——桑德羅·斯奇巴尼教授七十壽辰賀文》,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355、344、362頁。
②本文只討論古羅馬,古希臘可參閱羅洪洋、趙大華:《重新思考古希臘與近現代西方法治和憲政的關系》,《法學評論》2013年第1期,第26-32頁。
③Cirero,Letters to Quintus and Brutu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1.1.27,轉引自葉民:《共和國晚期至帝國初期古羅馬人的希臘觀》,《世界歷史》2008年第4期,第36頁。
④參見徐國棟著:《羅馬法與現代意識形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41頁。
⑤詳見[美]斯特勞斯等主編:《政治哲學史》(上),李天然等譯,河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5頁。
⑥汪子嵩等著:《希臘哲學史》(下卷第三冊),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0-1141頁。
⑦參見戴東雄著:《中世紀意大利法學與德國的繼受羅馬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第70-71頁。
⑧[法]貢斯當著:《古代人的自由與現代人的自由》,閻克文等譯,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304-305、26-28頁。
⑨[法]托克維爾著:《舊制度與大革命》,馮棠譯,商務印書館1992年版,第244頁。
⑩[德]黑格爾著:《歷史哲學》,王造時譯,三聯書店1956年版,第323頁。
(11)《十二銅表法》第四表《家長權》,第二、三款。
(12)周枏著:《羅馬法原論》(上冊),商務印書館1994年版,第139頁。
(13)詳見[法]古朗士著:《古代城市——希臘羅馬宗教、法律及制度研究》,吳曉群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6年版,第119-120頁。
(14)參見[美]伯爾曼著:《法律與革命》,賀衛方等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271頁。
(15)龍文:《西歐中世紀中期羅馬教皇勢力的鼎盛及其原因》,《貴州大學學報》(社科版),1994年第1期,第7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