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國有企業要勇擔自主創新重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企業是創新主體,掌握了一流技術,傳統產業也可以變為朝陽產業。中國交建作為一家傳統行業的國有企業集團,之所以能頂住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較快發展,我們最深切的體會,就是一定要堅持依靠自主創新推動企業發展提質增效,傾力打造創新型國有企業,實現傳統國有企業脫胎換骨的發展。自主創新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國有企業走創新發展之路,關鍵要解決好以下三個問題。
讓一線技術人員靜下心來搞創新。為把自主創新落到實處,我們在深入調查研究基礎上,制定了人才引進、培養、激勵的新機制。特別是對科技領軍人才和關鍵骨干人才實施股票增值權等中長期激勵方式,對作出突出貢獻的技術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實行重獎,同時設立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等獎項,全方位鼓勵技術創新。公司重視人才在創新中的引領作用,著力創造條件讓他們心無旁騖搞創新。近年來,中國交建創新型人才不斷涌現,技術創新成果層出不窮。例如,圍繞港口建設研發出新一代港口集裝箱起重機關鍵技術,圍繞蘇通大橋建設研發出千米級斜拉橋結構體系、設計及施工控制關鍵技術,針對青藏公路建設研發出高原多年凍土地區公路工程成套技術等。2005年至今,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9項,二等獎27項。依靠自主創新,中國交建在許多領域實現了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擺脫了跟在別人后面跑的被動局面,成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
建立持續穩定有效的創新投入機制。中國交建在不斷加大自主科技投入的同時,建立起以政府資金為引導、集團資金為支持、二級企業資金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機制,充分發揮政府及集團總部科技投入的杠桿效應。同時,集團將科技投入作為考核二級企業一把手年度業績的主要指標之一,并按一定比例作為企業考核的利潤計算,保障了科技投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十二五”期間,中國交建的科技總投入達到231億元。自主創新為中國交建插上了騰飛的翅膀,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十二五”期間,中國交建營業收入突破600億美元大關,在世界500強的排名由210位上升至165位。目前,中國交建在全球最大250家國際承包商中排在第5位,在全球最大150家設計企業中排名第11位,連續10年獲評國務院國資委經營業績考核A級企業,連續三個中央企業考核任期獲“創新企業獎”。
善于借助產學研融合發展之力。企業要掌握核心技術,建立自己的人才團隊是基礎,但也要借助外部科研力量,形成自主創新的合力。現代科學技術的一大特點是各學科相互交叉滲透,各種技術相互融合影響,從中孕育一系列的新技術。在改革發展實踐中,我們始終堅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協同優化配置各類外部創新資源,著力推動科技創新工程化,有效實現了科技創新的產業化。例如,在離岸深水港建設關鍵技術研究立項中,我們聯合行業內28家科研、設計、施工、建設單位的247名科技人員,開展了長達8年的產學研用聯合攻關,新成果在國內近年大型深水港洋山港、大連港、天津港等港口建設中全面應用,累計節省建設投資和新增營業額350多億元,實現了各方創新主體的共贏發展。
三、國有企業要始終把自主創新抓在手上
“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也是國有企業發展提質增效的關鍵階段。面對全球競爭,國有企業要實現“鳳凰涅槃”,就必須把自主創新擺在首要位置,深入持久地加以推進。國有企業最大的責任擔當,就是堅持創新發展,始終把自主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迎頭趕上,將發展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努力搶占技術制高點。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誰牽住了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誰走好了科技創新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領先機、贏得優勢。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中堅力量,更要把自主創新時刻抓在手上,努力實現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的核心競爭力。我們要緊緊圍繞打造“五商中交”,力爭成為全球知名工程承包商、城市綜合體開發運營商、特色房地產商、基礎設施綜合投資商、海洋重工與港口機械制造集成商,以具備一流的自主創新能力為主旨,深入貫徹落實國家創新驅動戰略,加強特色鮮明的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建立和完善由重點實驗室、研發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構成的技術創新支撐體系,著力打造開展基礎研究、技術研發、工程化和產業化的創新活動基地,力爭在基礎性、前瞻性、重大關鍵技術領域多出成果,實現“彎道超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