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清華大學哲學系博士后流動站張衛;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院王前
內容提要:福柯提出的“微觀權力”思想開辟了一條從權力的視角理解技術本質的新路徑。技術是眾多“微觀權力”的一種。技術的“微觀權力”體現在其“居間調節”機制之中,這種機制的倫理意義在于,通過恰當的技術設計,技術產品可以實現對倫理行為的“激勵”以及對非倫理行為的“抑制”。
關鍵詞:技術/微觀權力/倫理意義
標題注釋:本文是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倫理問題研究”(14AZX0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基于‘具體性設置’批判的技術真理意義研究”(15BZX027)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心理因果性理論的最新發展研究”(14CZX039)的階段性成果。
對權力的關注是貫穿福柯學術思想的一個不變的主題。在福柯之前,“權力”概念始終沒有超出宏觀的“法權”范圍。福柯的貢獻在于把權力從“法權”中解放出來,提出了“微觀權力”概念,重新解釋了權力的產生機制和表現形態。這一思想為人們從權力的視角重新理解技術的本質以及技術與倫理的關系,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技術是眾多“微觀權力”的一種。技術的“微觀權力”體現在其“居間調節(mediating)”機制之中,這種機制的倫理意義在于,通過恰當的技術設計,技術產品可以實現對倫理行為的“激勵”以及對非倫理行為的“抑制”。
一 作為“微觀權力”的技術
福柯認為,“如果法律也許曾經使我們并不完全地描述某種基本上以剝奪和死亡為中心的權力,那么,新的權力手段則完全不同,它們不靠權力,而靠技術;不靠法律,而靠正常化;不靠懲罰,而靠控制,而且其涉及的范圍及采用的形式都超出了國家及其機構”[1]。當然,“福柯這樣說并不是真的認為權力機制與法權毫無關系,他只是借此說明隨著社會的發展,權力的表現方式也在不斷發展,而分析法權的思維模式已不再適合分析新出現的權力機制”[2]。福柯的“權力”概念并非局限于人們通常理解的宏觀的國家機器或政治統治。在福柯看來,“在這些看似宏偉的宏觀權力理論大廈之下,現代社會的權力運作正以一種十分隱蔽的方式悄無聲息地進行著,它沒有法律的威嚴神態,也沒有革命的激昂熱情,但它卻以一種潤物無聲的高超技巧塑造著每一個現代人的主體意識,從而將整個社會納入它的監視、控制之下”[3]。福柯所說的隱蔽的悄無聲息的權力運作,就是“微觀權力”的表現,它在社會生活的宏觀層面很難被人們意識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