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二重證據法”形成源流再析

2016-06-14 09: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有話說
2016-06-14 09:24:27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萍

  與日本學者交游促成

  “二重證據法”提出

  王文認為,王國維寓居日本期間,日本學者受其影響更為深遠;西學對王國維的史學研究及“二重證據法”的形成,影響甚微;王國維是在繼承宋代金石學、清代乾嘉考據學基礎上,在羅振玉幫助和引導下,對歷史研究方法進行弘揚和升華,從而創立了“二重證據法”。

  事實上,在中國學術已廣泛融入世界的20世紀,創新性學術方法的產生,離不開域外學術的積極影響,“二重證據法”的提出也是如此。

  王國維與日本學者學術互動的內容,首先體現在其對甲骨文及其延伸的相關研究。1899年,羅振玉的兒女親家劉鶚和王懿榮開始收集、辨識甲骨文。1900年10月,由羅振玉介紹,內藤湖南到北京造訪劉鶚,目睹了甲骨文字片,并聽取了劉鶚的初步研究見解,成為最早接觸甲骨文的日本學者。劉鶚選取甲骨1058枚拓片,于1903年出版《鐵云藏龜》六冊,羅振玉是該書序文作者之一。

  但是,除內藤湖南、林泰輔等少數人之外,日本學界普遍對甲骨的真偽表示懷疑。1909年,林泰輔的《論清國河南省湯陰縣發現之龜甲牛骨》一文,肯定了甲骨文的真實性,還率先明確提出此甲骨“屬于殷代王室卜人所掌之遺物”,并運用社會學、民俗學等方法,對中國古文獻中的卜法、甲骨的卜法和日本古時流行的龜甲獸骨卜法作了比較。林泰輔將此篇論文送給羅振玉。羅振玉讀到論文后,復信表示“深佩贍核”,王國維也深受此文啟發。

  1911年王國維、羅振玉寓居京都之后,與日本學者切磋商討,使得甲骨文的整理、研究加快。1915年,王國維撰成《三代地理小記》,以新出地下文物和既有古代文獻相互參證,研究商人從契到成湯8次遷移的地址,并確認從盤庚到紂王的商都在殷。在王國維研究的基礎上,內藤湖南開始利用甲骨文字中關于商人祖先的記載,結合既有文獻,寫成《王亥》一文,提出商人之祖為王亥。不久,王國維寫成《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對卜辭及商代王系加以考證。以甲骨卜辭為據,證明《史記》中所載商代王系確有根據。此文也對《王亥》一文中的不確之處作了訂正。內藤湖南摘譯其大概,以《續王亥》為題,向日本學術界作了介紹。他結合自己和王國維的研究心得,明確提出殷商與周不僅種族不同,文化和制度也不同,大體上周比殷商進步,因此,周取代殷商是中國上古史中一次意義重大的革命。

  學術互動還體現在敦煌學研究中。1911年秋至1912年冬,狩野直喜赴歐洲,考察由英、法、俄探險家從中國新疆、甘肅所獲古代文物,加以研究后大有收獲。一是從斯坦因、伯希和收集到的“敦煌故事”(即中國所說的“變文”)中,推斷“中國俗文學(即‘俗講話本’的文學樣式)已顯現于唐末五代”;二是從“雜劇零本”即世界僅有的《劉知遠諸宮調》殘本,推斷出“其為元曲之源流”。1916年,狩野直喜發表《中國俗文學史研究的資料》長文。而王國維在1915年出版的《宋元戲曲史》中,同樣討論到《劉知遠諸宮調》。兩人的交流不難想見。1920年,王國維的《敦煌發見唐朝之通俗詩及通俗小說》一文,不僅大部分材料由狩野直喜提供,而且有關中國“俗講話本”的源流問題,也汲取了狩野的見解。

[責任編輯:李萍]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