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大學中國道路與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顧海良
內容提要:1857年寫作《巴師夏和凱里》手稿時,馬克思經濟思想史觀的基本觀點已經形成。從1857年《〈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對經濟學方法“兩條道路”的闡釋,到《政治經濟學批判》第一分冊“雙重結構”的呈現,再到《1861-1863年經濟學手稿》“歷史的評論”的提出,馬克思形成了經濟思想史的“自行批判”和“歷史路標”的兩種形式。《剩余價值理論》和“《批判史》論述”是馬克思對經濟思想史這兩種形式探索的重要成果。馬克思關于經濟思想史形式的探索,對理解馬克思經濟學體系,對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濟思想史的研究和學科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關 鍵 詞:馬克思;經濟思想史;馬克思經濟學
在經濟思想史研究領域,馬克思無疑是最重要的經濟思想史學家。馬克思關于經濟思想史的主題、方法和形式等系列觀點的總和,構成馬克思經濟思想史觀。馬克思關于經濟思想史研究的兩種形式及其探索,不僅在馬克思經濟思想史觀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對馬克思經濟學體系的理解,對基于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經濟思想史學科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馬克思經濟學的形成與經濟思想史的研究
1843年底,馬克思開始政治經濟學研究時,就把政治經濟學的理論研究與經濟思想的歷史探索結合在一起。《巴黎筆記》(1843年10月-1845年1月)是借助經濟思想史的“批判”來理解經濟學理論的,包含馬克思首次閱讀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著作的摘錄,以及那一時代在法國和英國有影響的一些經濟學家,主要如薩伊、西斯蒙第、麥克庫洛赫、詹姆斯·穆勒、吉約姆·普雷沃(Guillaume Prevost)、安·路·德斯杜特·德·特拉西(A.L.Destutt de Tracy)以及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等著作的摘錄。在《巴黎筆記》的第四筆記本和第五筆記本中,馬克思留下了閱讀詹姆斯·穆勒的《政治經濟學原理》(Elements of Political Economy,又譯作《政治經濟學要義》)的摘要筆記,這是馬克思對經濟學原理研究、也是對經濟思想史探索的最初記錄。
《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是馬克思開始經濟學研究的重要著述。這部手稿的顯著特點就是,馬克思以其嫻熟掌握的哲學話語來闡述他剛開始接觸的經濟學理論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這一研究也是以經濟思想史的探索為開端的。在這部手稿的“筆記本Ⅰ”中,馬克思在稿紙上分作三欄,對斯密《國富論》中關于工資、資本的利潤和地租這三個經濟學范疇并列地進行摘錄和評價。除了主要對《國富論》的經濟思想史探索外,還對李嘉圖《政治經濟學和賦稅原理》關于地租問題的論述、薩伊《政治經濟學概論》關于資本對他人勞動產品私有權基礎問題的論述、西斯蒙第《政治經濟學新原理》的有關論述作了探索。
在大約寫于1845年3月的對李斯特《政治經濟學的國民體系》一書的評論中,馬克思在對李斯特經濟學無視“現實的歷史”的批判中認為:“如果說亞當·斯密是國民經濟學的理論出發點,那么它的實際出發點,它的實際學派就是‘市民社會’,而對這個社會的各個不同發展階段可以在經濟學中準確地加以探討。”①馬克思已經認識到,起始于斯密的經濟思想歷史,無非是“市民社會”即資產階級社會不同發展階段的各種經濟學流派的演進過程,“斯密學派”就是他那個時代的“市民社會”所具有的經濟學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