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國家行政學院 李宇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被視為關系中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經濟社會環境發生變化,發展理念必然要發生變化。面對新形勢與新要求以及新技術的發展,政府應提升政務信息的利用效益,實現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而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將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大數據的真正價值,在于對多領域和全樣本的數據進行相關性分析。只有海量數據聚在一起,才可以稱為大數據,數據的價值才能夠得到充分開發。如何圍繞數據匯聚整合、數據開放互通、數據共享使用等三個方面提高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是各級政府需要研究的課題。
大數據助推政府信息系統的整合與共享
大數據是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智慧城市等新技術、新模式發展的產物,它具有數據量大、類型復雜、內容變化快的特征,蘊含廣泛的應用價值。目前,電子政務與數字化政府是“互聯網+政務”的典型業態。大數據在政府治理、企業商用和社會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其實質就是如何通過大數據技術來解決現有政府、社會、行業、企業管理的難點和痛點。比方說,通過大數據分析運用提高政府管理效能,解決城市交通擁堵問題,打擊網絡假貨,等等。
通過運用大數據技術,可以使得不同政府職能部門分散存儲的數據應用在統一的平臺上,從而推動數據的社會化服務與商業化應用,同時也有利于充分挖掘政府信息資源的附加經濟價值。隨著大數據處理技術的應用,信息資源整合應用能力不斷增強,由此而產生的積極效應自然提升。這既有利于推動政府對其擁有的海量數據進行深層次的整合與利用,也必然會使共享的信息資源得以高效運用。
打破部門間信息資源的壁壘,實現數據整合
長期以來,各級政府部門對于信息資源的管理與使用都是各自為戰,“信息煙筒”現象比比皆是。由于缺乏全局觀念和共享意識,造成了我國絕大多數政府信息部門的數字資源系統自成體系,形成一個個相互獨立和封閉的數字系統,嚴重阻礙了彼此間的信息流通、更新和共享。建立一個可以匯聚政府數據資源的系統平臺,是解決信息共享的關鍵所在。云技術從基礎框架層面解決了這一難題。但是要想使政府信息資源做到共享,首先要實現聚合。即按不同政府職能進行分類,把政府可以公開的數據統一到云平臺上,避免重復建設和數據割據。還要制定相關的規章制度,對數據的使用進行規范管理,如政府的一些基礎信息可免費提供。對于一些加工后可帶來經濟效益的數據,可采取收費方式。為使數據交換與交易更加規范有序,政府主管部門必須制定相關的管理辦法以及法律法規。
其次是互通,即實現數據互通、應用互動、成果共享。政府部門之間橫向要通,部門上下之間縱向要通,部門內部也要通。搭建各省乃至全國的統一的數據共享交換平臺,使得信息資源可以跨區域、跨領域、跨層級集合在云平臺系統內,在不同技術架構的系統平臺間通暢共享和交換,并建立數據開放機制,制定數據開放計劃。按照不同的分層,有序向企業和社會開放政府數據。還要鼓勵交換,推動交易,鼓勵各部門提出本部門數據需求,高效使用其他部門的數據,同時向其他部門提供數據目錄。通過數據交易所,開展數據交易。
第三是有效使用信息資源。政府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共享,其目的是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和保障,提高政府信息資源的利用效益。一般而言,政府在使用信息資源方面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在政府管理方面的應用;二是在政府服務方面的應用;三是在監督方面的應用。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要利用移動互聯技術和民生云應用技術,讓市民真正感受到大數據給生活帶來的便利。通過政府云平臺上的大數據分析進行精準決策,如通過扶貧云,對扶貧地區進行精準分析和篩選,使貧困地區真正獲得實惠;通過醫療健康云,可分析出醫療資源配置不均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