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東北經濟的爬坡過坎,關鍵還在思維方式的優化切換,在于“腦筋急轉彎”,為創新能力建設推開一扇窗。“保守是舒服的產物”,一些大企、名企的“家道中落”,很大程度上源自固步自封的保守態度,在商海的滔天巨浪面前膽怯、止步了。偉大的創新,很多時候不是來自別處,而是來自嚴酷無情的市場競爭。如果說企業之間、行業之間、地區之間總是存在“二八分化”的狀況,那么由“二”向“八”的“逆襲”,只能依靠拋棄幻想、自立自強,朝市場化藍海奮力進軍。
搞市場經濟,供給側和需求側的矛盾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態勢。東北地區與全國大部分地區一樣,當前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給側,體現為部分產品與服務跟不上群眾的需求,部分房地產、資源能源行業又有產能相對過剩。只有“橫下一條心”,政策上不再左顧右盼、工作上不再淺嘗輒止,把注意力集中在面向市場的“產業躍升”上,揚長避短、揚長克短、揚長補短,全力以赴打贏轉型升級的攻堅戰,東北經濟才能迎來新生,力促制度優勢化為振興勝勢。
轉方式、調結構“是苦干出來的,而不是硬等出來的”,這道理不只適用于東北振興,同時也在勉勵全國各地,要把政策轉化為行動,主動促改革、抓創新,主動適應、引領新常態。不因包袱重而等待,不因困難多而消極,不因有風險而躲避,不因有陣痛而不前,就必須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徹底切除官本位的“毒瘤”,把創新工作做細做實做具體,通過“三去一降一補”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整體的新躍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