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亚洲女优不卡啊啊,国产精品福利网红五月天,无语写真在线

English
?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取代需求側管理

2016-05-27 09:28 來源:河南日報  我有話說
2016-05-27 09:28:28來源:河南日報作者:責任編輯:李貝

  河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執筆人:張長娟

  去年11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增長動力,推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實現整體躍升”。此后,從中央到地方,從理論到實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成為頻繁使用的熱詞和重要的經濟工作。但是,現實中有人則認為,中央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取代過去的需求側管理。這是對經濟新常態下中央經濟工作思路和宏觀調控指導思想變化的一種誤讀。

  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同時適度擴大總需求

  中央高層每次講到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同時強調適度擴大總需求。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1次會議上所講“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到李克強總理在“十三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從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再到今年人代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所說: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可見,中央高層為了避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執行過程中產生誤解,每次講到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都強調是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進行,都沒有否認需求側管理的作用,更沒有說要放棄或取代需求側管理。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我國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重大創新,是適應綜合國力競爭新形勢的主動選擇,是打造經濟升級版的必然要求,是為了更靈活地適應需求變化。

  供給和需求是市場構成的兩大要素

  從經濟學理論上講,需求和供給是構成市場的兩個不可分割的要素。有供給沒需求,產品價值實現不了,企業無法進行再生產,經濟不可能增長,更不可能持續;而有需求沒供給,或低效甚至無效供給,則會出現短缺經濟,或者造成資源等生產要素的浪費。從國家的宏觀經濟運行看,只有保持總供給與總需求在數量上的均等和結構上的平衡,經濟才能平穩增長。如果總需求大于總供給,就會出現經濟過熱,發生通貨膨脹;如果總需求小于總供給,就會出現經濟衰退,發生通貨緊縮。如果總需求與總供給出現結構性失衡,就會出現產能過剩和消費外流并存局面,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影響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我國目前經濟主要表現就是供求錯配的結構性失衡,“馬桶蓋之問”、“圓珠筆之問”、“兒童奶粉之問”……一系列制造業產品之問,說明現在我國經濟問題的癥結在供給側,應該著力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供給側質量和靈活性,適應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升級,讓消費成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的主力或駕轅之馬。

[責任編輯:李貝]

[值班總編推薦] 高溫津貼關乎底層權利伸張

[值班總編推薦] 還會有多少古城繼續被淹?

[值班總編推薦] 冤冤相報何時了

?

手機光明網

光明網版權所有

光明日報社概況 | 關于光明網 | 報網動態 | 聯系我們 | 法律聲明 | 光明網郵箱 | 網站地圖

光明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