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構建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是系統化總結中國發展經驗的內在理論訴求。今天,“中國經驗”、“中國道路”、“中國模式”已成為舉世矚目的話題。理論是實踐的反映。馬克思說:“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于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敝腥A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帶來理論的繁榮與興盛。否則,中國經驗與中國奇跡只停留在經驗層面,就失去了指導意義。在這方面,國內的一些學者反而不及西方學者清醒,忘記世界經濟正進入“中國時代”,仍然在用西方話語來講述中國故事,機械甚至固執地認為現代經濟學只能是西方主流經濟學或者美國經濟學。
第四,中國的發展經驗構成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的基本內核。從“系統化的經濟學說”視角考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目前至少已經形成了諸如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社會主義本質論、“三個有利于”標準、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先富和共富、公有經濟主體論、按勞分配與要素分配結合論、五大發展理念、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不同于西方的原創性的中國“術語”。
要堅持將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中國發展道路,作為推動中國經濟學發展的源泉,立足我國國情和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進而推動中國經濟學的大發展大繁榮。構建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完成中國從經濟發展優勢到理論優勢再到話語優勢三個層次的轉換,必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它會伴隨著中國經濟由崛起走向繁盛的整個歷程。
要注重融入中國傳統文化
當代西方主流經濟學是建立在基督教文化之上的經濟學,與其相比,中國傳統文化更具有包容性、現實性和開放性。中國作為世界上從輝煌到衰落、又再次從衰落走向復興的國家,保持了4000多年連綿不斷的燦爛文化,其本身的實踐探索和發展歷程就是一部厚重的發展教科書。而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是從13多億人口大國、發展轉型、社會主義等諸多元素中抽象、提煉的經濟理論,已具備廣泛性、獨特性、多樣性、適用性等特點,不但具有世界意義,更具有史詩般的歷史意義。
毋庸置疑,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巨變時代,中國的實踐發展和世界經濟的發展,都強烈需要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和中國氣派的經濟學。中國的經濟學者一定要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我們堅信,在未來的30—50年,中國的經濟學者能夠以國際視野站在學術前沿,對構建中國經濟學話語體系付出務實努力??梢灶A期,中國經濟學完全可以在中國的第二個一百年成為世界主流經濟學。